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11月25日】

*正見網2007年11月2日登載「楚天遙過清江引・牧羊女」:

下面句後的注中,如果是作者自己的解釋、討論或提問,則在前面加「作者:」。

塞外莽原荒,
光線雲中漏。
披風跨馬馳,(「跨」字可有可無,改為「快」)
牧羊人依舊。(作者:「羊」處應為仄聲,用「放牧人依舊」好嗎?二選一吧。因題目為「牧羊女」,故而用「羊」。) (用「牧女仍依舊」似乎更好)
一桿挑雙山,(作者:「杆」指的是蒙古人用的套馬杆,騎馬放牧持之,時兒右臂挎之;時兒橫握於身前,此為挑兩山。在此有牧羊於兩山之間的草原上之意。)(根據作者解釋,改作「套杆牧雙山」吧,光說「杆」沒有「套杆」之意)
極目峰巔鷲。
少女闖天涯,
暴雨狂風驟。
浮生轉瞬霜侵頭, (「侵」是平聲,此處要求仄聲字;改為「滿」)
世事終參透。
得法上輕舟, (此句中「法」和「輕」的平仄應反過來,故改為「有緣上法舟」)
聖主慈悲救, (此行逗號改為句號,與後面一句分屬不同的意群)
重返仙鄉尊拜我師深叩首。(作者:「重返仙鄉」為襯字,可以嗎?)

作者原句「牧羊人依舊」與「放牧人依舊」,考慮到了「羊」字處的平仄問題,但忽略了句讀會帶來詞義改變的問題。這個五言句是詩句讀法,即2-3讀,因此這兩句應讀作:「牧羊--人依舊」和「放牧--人依舊」。其中「牧羊」和「放牧」就成了「人依舊」的修飾語了,因此「牧羊人」和「放牧人」的詞義便被拆散了。這是詩句中使用三字詞組時應該注意的地方:它們最好用在最後三個字上,否則就得考慮是否分裂詞義的問題。如果這樣用,作者的原意和讀者的理解就可能不一致。對七言詩,三個字的詞組還可能不放在句末:七言詩一般是2-2-3的讀法,但特殊情況可用4-3讀法,因此三字詞組可以加上一個單音詞放在前面。比如陸游的詩句: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萬裡」「五千仞」都是不可分割的詞組,而且一旦分開,下一讀的「裡海」和「仞岳」就毫無意義了。但五言詩沒有這種解決辦法,處理起來就更難。由於以上原因,此句改為「牧女仍依舊」,基本符合作者原意,但不存在平仄和句讀帶來的問題。

作者擬用「重返仙鄉」作末句襯字,但沒把握。這不奇怪,因為襯字這問題,要從理論上去講,其實是很麻煩的。如果多讀、多寫,通過實踐去學習,可能逐漸就能做好。特別是看看京劇、川劇或其它比較講究唱腔的劇種,注意那些演員在唱腔中一帶而過、似唱似念的詞語,特別是演員即興加入的、調節情緒和氣氛的(列印譜上一般沒有)的詞語,就能對「襯字」產生具體、感性的認識。這樣獲得的感覺往往能幫助判斷所用襯字是否恰當。通行的規則很少,寫在下面供寫元曲的作者參考:1-襯字通常放在句首和句中,不放在句末(極特殊的情形)。為免出錯,我們不妨排除句末用襯字的可能。2-襯字以用虛詞、(語氣、語法)助詞等小詞為好。因為多數情況下襯字用來調節情緒、氣氛和唱腔的緩急。如用實詞,其意義不可重於正字(即按譜上平仄填寫的字),最好是對正字的補充解釋、風格修飾等,而且去掉之後,不會使原(正字)句的內涵殘缺或造成誤解。3-襯字的個數,一個地方最好不超過三個。這在南曲是一個死規則,「襯不過三」,因為南曲強調節奏(拍板),每一板中不可能加入太多襯字。北曲對襯字的個數幾乎沒有限制,因北曲強調樂譜和唱詞之間的對應和勻稱。我們現在寫曲已經無樂譜對照,句讀和節奏就更顯重要,因此這一條按南曲的規則來要求就比較合理。

根據上面的看法,在末句的句首使用了三個襯字,改作「拜師尊仙鄉返回深叩首」。襯字雖然是實字,但內涵只是補充說明正字,去掉以後不但不影響原句,而且內涵基本上不減少。其作用除使「深叩首」更明確、形像和親切外,還使本來是七言句的結尾在聲韻上不顯得突兀:本曲前面的句子都是成雙出現的,只有末句是單句,很容易讓人產生突然煞住或還沒有說完的感覺。加了三字後,聲韻上的效果實際上等於是在七言句前面加了個三言句,感覺上平順多了。

「塞外莽原荒,光線雲中漏。」在荒無人煙的塞外,莽莽蒼蒼的展現出一片無邊無際的大草原。從雲縫中射出不規則的一條條光柱子來,照射到碧綠的草原上。前半句景象宏大,後半句細緻清晰。「漏」字特別形像和傳神。這個景象很典型,很多電影、電視中都使用這個鏡頭,光柱子往往是彩色的。大家都熟悉了,讀起來就有親切感。全曲第一句(兩行),用一粗一細的寫法,互相襯托,能加深讀者印象。

「披風跨(快)馬馳,牧羊人依舊(牧女仍依舊)。」環境安排好了,就把人放進去。標題中的「牧羊女」進入鏡頭:她身上披著披風,跨著蒙古人特有的高大快馬,在大草原上飛馳,其風姿綽約,一如往常(不改舊日風貌)。「依舊」二字有餘味,隱含著牧羊女的青春經磨,活力依舊,不隨時光的流逝而迅速衰老。

「一桿挑雙山(套杆牧雙山),極目峰巔鷲。」這一句細節描寫牧羊女,用一近一遠的手法:近景是她在兩山之間的草原上放牧,手中拿著套馬杆,一會兒橫擔著,一會兒扛在肩上。遠景「極目峰巔鷲」是通過她的眼睛捕攝到的景像:向著極遠的山巔望去,能隱約看到飛翔天際的鷲鷹。「極目」二字把山巔和鷲鷹推到了遙遠的天際,只有長期在大草原上仰望天穹、盯視遠景的人才能看到那樣遠。

「少女闖天涯,暴雨狂風驟。」這一句寫牧羊女年輕時的勇氣心胸,頗有巾幗英雄之慨。而在走遍天涯的流蕩生活中,也經受了人生「暴雨狂風」般的苦難的搓磨。

「浮生轉瞬霜侵(滿)頭,世事終參透。」經過了人生的磨鍊和世道的滄桑後,終於看透了紛繁的世事,心裡有些明白了,意識到人生太虛浮淺薄。但人的年齡也大了,兩鬢如霜,似乎就是轉眼之間的事情。

「得法上輕舟(有緣上法舟),聖主慈悲救。」有了上述的認識和經歷,就容易接受修煉、出塵的想法,登上法舟、返本歸真就成了自然的過程。當然,如果沒有聖王慈悲救度,誰也走不出去,人生的特殊經歷只是為人安排來得法的必要環境而已。

「重返仙鄉尊拜我師深叩首(拜師尊仙鄉返回深叩首)。」這一句以瞻望未來和感謝佛恩作結,希望能緊隨師尊返回仙國,親自深深叩首,拜謝師尊的救度洪恩。

*正見網2007年11月2日登載「詩十三首」:

清醒!
執著使人心裡累,被它帶動身受罪。
挨累受罪因為誰?還不清醒是哪位? (兩個設問句很好)
慚愧
總恨自己不爭氣,正念不強沒有力。
人心撒野太囂張,正念無能不稱職。 (末兩句比喻很形像、生動)
愛面子
人生在世愛虛榮,有錯怕說難為情。(「榮」在某些方言中是押「情」的)
遮遮掩掩愛面子,此心不去也不行。(有錯不認的人還不少,我們努力吧)
真信
半信半疑白費勁,想要修煉就真信。 (「真信」很難;在詩裡提出來很好)
轉變觀念去執著,了卻人心天堂進。

下面作者的兩首詩沒有登載:「被惡黨毒害的世人」
心中無善念,道德沒底線。
是非分不清,跟著慾望轉。
為了弄到錢,啥事都敢幹。
惡業造太多,不久地獄見。 (末句「不久地獄見」不妥,這樣說是作者也去那裡了。)
「爭氣」:
大法弟子要爭氣,別讓師父白費力。(這個假定不妥當,師尊不會「白費力」的。)
辛辛苦苦度一回,努力實修回天國。

*正見網2007年11月2日登載「詩二首」:

佛恩
捧寶書,靜靜讀。
動心處,掉淚珠。 (語言簡樸,有內涵,很好)

融法
不是沒啥寫,就看想寫啥。
人心轉正念,慧泉開大閘。 (很好的修煉體會,值得寫詩歌的作者們仔細考慮。)

另一方面,作者此次投稿的詩作登載比例很小。給人的印象主要是有些草率,以下是對其中一些的評議,僅供作者參考。

冬天來了
天越來越短,慈悲越來越長。
夜越來越黑,心燈越來越亮 。 (這樣的形式太隨便,既非詩也非對聯)

自行車
發真相,自行車。(此行失韻)
下山崗,上高坡。
穿小巷,走大街。(此行失韻)
一路行,一路歌。
我和車,樂呵呵。

有和沒有
矛盾會有,爭吵不能有;(和第一首類似;四個尾字相同一般不算押韻)
人心會有,間隔不能有。

不爭辯
聽聽別人的,找找自己的, (除極特殊情況,押韻不能用相同的字;這樣沒韻感)
哪是擰勁的,啥是沒去的。

明思
一思一念想的啥,一舉一動做的啥; (與上面一樣)
一言一行為的啥,一生一世等的啥。

幸福
有師管,最幸福。 (除、福,平仄不相押)
大法修,人心除。

變與不變
天象在變,世道在變,
表現在變,修心不變。 (與上面一樣)

不浮動
你在盼啥?真真假假。
眾生盼你,帶他回家。 (家、假,平仄不相押)

農夫和蛇
中共是古蛇,你別做農夫。 (「古蛇」含義不太清楚)
斬蛇啥目地?法徒要清楚。 (夫、楚,平仄不相押)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