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15):晉楚閆法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9月26日】

晉(ㄐ一ㄣ?)。(Jìn)

【歷史來源】

出自於姬姓,以國名為姓。根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將兒子叔虞,分封為唐地的首領,所以又稱為唐叔虞。至其子燮父,因唐地有條河流叫晉水,所以叔虞的兒子就將地名改為晉,並建立晉國(今山西省太原一帶)。到春秋時代,傳二十代,韓、趙、魏三家分晉。原本晉國王公之族被廢為庶人,子孫就以原國名為姓。

【郡望】

1、平陽郡:隋以前的平陽,在今山西省臨汾西南;從隋起,在今臨汾。

2、虢郡:周姬姓國,有三:東虢在今河南省滎陽東北,為鄭所滅。西虢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秦所滅。北虢在今三門峽和山西平陸等地,為晉所並,虢州,隋、唐、宋時有虢州,治所先在今河南省盧氏,唐移今靈寶。元併入陝州。

【歷史人物】

○晉 騭:宋朝的州官,他到房州做州官時,遇上兵亂,百姓鬧饑荒,他令軍隊墾荒種田,至秋大熟豐收後,倉廩富足,遂將糧食分給百姓,免其徭役。他還修建學校,讓平民百姓的小孩也有書讀。而且還召集鐵、木匠,為百姓改良和修理農具。

○晉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97-公元前62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重耳。獻公次子。驪姬之亂,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歷經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惠公死,懷公繼立,不得人心。遂借秦穆公力歸晉,得即君位。任用狐偃、趙衰等人,整頓內政,增強軍力,使國力重建。平周王室王子之亂,迎周襄王復位,以尊王為號召,樹立威信。城濮之戰大敗楚、陳、蔡三國軍隊,會諸侯於踐土,遂成霸主。在位九年。

楚(ㄔㄨˇ)。(Chǔ)

【歷史來源】

1、出自於羋姓,以國名為姓。根據《姓苑》、《通志.氏族略》、《風俗通》資料所載,周成王封顓帝高陽氏之裔鬻熊之曾孫熊繹于丹陽,國號荊,後遷都於郢城(今湖北省江陵北之舊郢城),始改國號楚,後世子孫就以國名為氏。

2、出自於姬姓,以祖名為姓。根據《通志.氏族略》、《萬姓統譜》資料記載,周平王庶子林開之裔,魯大夫林楚之後,以祖名為姓。

3、出自於上古賢者楚老,當為楚姓之始。

4、出自於春秋時楚隆之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資料所載,自春秋時趙孟(即趙襄子)之家臣楚隆之後。

5、出自於他族有此姓。傈僳族害饒時氏,漢姓為楚;今土家等族亦有此姓;今滿族也有此姓,源於滿族老姓楚庫勒氏、泰楚拉氏、泰楚魯氏等。

【郡望】

1、江陵縣:秦代設置,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南朝齊改置郡,轄境相當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一帶。

2、新平郡:東漢設置,治所在漆縣(故城在今陝西省彬縣),轄境相當今陝西省彬縣、長武、永壽、甘肅涇川、靈台等縣地。

【堂號】

楚姓的主要堂號有 「秉德堂」、「江陵堂」、「剛介堂」、「紫芝堂」、「聽雪堂」等。

【歷史人物】

楚衍

楚衍,宋代開封胙城人。少年時精通四聲字母,鄉人柳曜以師禮向他求學,鄉人看待他是先生。楚衍對《九章》、《緝古》、《綴術》、《海島》等算學經典尤其深得精妙。明了相法以及《聿斯經》,擅長推步、陰陽、星曆的術數,間或預言凶吉無不應驗。

自我推薦考試《宣明歷》,補為司天監學生,升保章正。天聖初年,修造新曆,眾人推舉楚衍明了歷數,授官靈台郎,與掌歷官宋行古等九人修定《崇天曆》。進升司天監丞,入屬翰林天文。

皇佑年間,與人同修《司辰星漏歷》十二卷。過了很久,與周琮一同管勾司天監。

閆(一ㄢ?)。(Yan)

【歷史來源】

註:閆(音ㄧㄢ?)姓皆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後裔。閆姓為閻姓的別支。

根據《姓譜》記載,分閆、閻二姓。又根據《五音集韻》資料記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所以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在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另一說為閆姓望族居天水)。由於閻姓被通俗為閆,因而產生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裡,兩姓並存。

1、太伯的曾孫仲弈,被周武王姬發封在閆鄉,他的子孫因此就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閆。

2、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生下來時,手上就有一個閆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釗封在閆城,他的子孫也姓閆。

3、出自於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建立晉國,到晉成公的時候,晉成公封自己的兒子懿在閆,晉朝滅亡以後,他的子孫就有人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

【郡望】

1、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西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轄地相當今甘肅通渭、靜寧、秦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西晉移郡上啁(今天水市),北魏時相當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此支閆氏出自周康王。

2、河南郡:漢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轄地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以北原陽縣。此支閆氏睚唐叔虞之後。

3、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西元前246年)設置,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北魏時治所轄地相當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此支閆氏亦為唐叔虞之後。

【堂號】

閆姓的主要堂號有 「天水堂」、「河南堂」、「太原堂」等。

【歷史人物】

閆亨

閆亨,晉朝末年遼西太守。

話說石勒(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帝王)率領軍隊來攻打蒙城,當時苟."鎮守蒙城,可他為人卻驕奢苛暴,目中無人。前遼西太守閆閻亨見此情況,上書進諫說:「明公您身居亂世,應該效法前人,中興復國,不可如此奢侈殘暴,才能使天下有志之士群起來歸,輔佐您啊。」苟."聽了,十分憤怒,命左右衛士把閆亨殺了。

從事中郎明預正臥病在家,聽到這個消息,馬上讓家人攙扶他坐上轎子,逕自入內堂進諫說:「我聽聞閆亨對您的諫言,實在是天下至公至正的道理,也是明公您的福氣呀,為何殺他,讓天下士人失望呢?」。苟."暴跳如雷說:「我殺閆亨,跟別人什麼相干?你卻帶病進來罵我?」

明預說:「閣下對我禮遇有加,所以我盡心報答。而今,您對我這麼憤恨不滿,我並不在意,比起遠近親信、士卒民眾對您的憤怒,又算什麼?夏桀身為天子,還因為驕傲凶暴而滅亡,何況做一個人臣能逃避得了嗎?希望您暫時息怒,思考一下我的話。」

然而苟."根本不理。因此,人心怨恨離散,再加上當時遍地饑饉、瘟疫流行,苟."治下的城池越來越混亂,最終無人把守,最後被石勒所擒而投降。

根據《晉書》中的這段史實,我們對閆亨的不怕冒犯掌權者、屢次直言進諫,最後以身殉節的文臣操守,能不佩服與稱頌嗎?

法(ㄈㄚˇ)。(Fǎ)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媯姓,為戰國時期齊襄王(田氏)後裔所改,以祖名為姓。根據《後漢書.法雄傳》記載,齊襄王法章之後,本姓田,齊滅於秦,子孫不敢稱田姓,所以法為姓。戰國時期,齊國強盛之時,過於炫耀武功,且因殺了燕昭王之父而種下禍根。後燕國以樂毅為帥,聯合另外秦楚等五國軍隊一齊攻打齊國,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僅剩下宮、即墨兩城尚在堅守中。齊王逃到宮城,被假意來相助的楚國人殺死了。齊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裝成平民逃到太史敫家當僕人,改姓為法,以避敵軍。不久,齊國的田單打敗燕,收復了齊國。法章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被擁為齊襄王。齊襄王的庶子後來便以他曾用過的法姓做為姓。

2、出自於回族中有法姓。根據《中國回族大辭典》記載,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區。

3、出自於蒙古族伍堯氏所改。清朝時,蒙古族人中的伍堯姓一族,也來到中原,為了適應漢族習慣,取法字為姓。如清朝乾隆時,有位文學家名法式善,他的祖先就是由蒙古來到中原的伍堯氏。

【郡望】

註:根據《郡望百家姓》與《姓氏考略》中記載,法氏望出扶風郡。

扶風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置右扶風。曹魏改右扶風為扶風郡,治槐裡(今陝西省興平東南、長安縣之西)。隋唐扶風郡即岐州。

【歷史人物】

法正

法正,字孝直(西元176-220年),三國時扶風噤縣(今陝西省眉縣)人。建安初年天下大饑荒,他與同郡人孟達一齊進入蜀郡依附劉璋,可卻不受重用。法正與當時任別駕的張松十分友善,兩人心目中均以為劉璋無能,不足以共謀大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攻漢中張魯,張松建議劉璋與劉備結盟共同防禦曹操,並舉薦法正為結盟使者。法正回來之後,對張松極力稱道劉備有雄才大略,因而兩人密謀投奔劉備、奉戴劉備為主。

接著張松又說動劉璋邀請劉備入蜀,璋同意了,又下令法正再去一趟。法正到了荊州,向劉備獻上攻取益州的計策,並說張松可為內應,取之易如反掌。劉備欣然同意,於是率軍西上,至葭萌(今四川省廣元西南)南,回頭時順路起兵攻取成都,並以正為蜀郡太守。

二十二年,法正又建議劉備進攻漢中,劉備採納了,於是有了歷史上有名的「定軍山之役」,而使漢中落入劉備手中。

二十四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以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第二年法正卻卒於任上。後來劉備?亭戰敗,退至白帝城,感嘆道:「法孝直倘若依然健在,必定會阻止我東征之行;即使東征了,也必不可能導致情況危險到這種地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