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拾珠璣】李疑傳(宋濂)

幸紫


【正見網2011年06月12日】

【白話試譯】

李疑平日裡以崇尚俠義聞名於當時,尤其特別熱心周濟別人的急難。金華范景淳在吏部當官,得了疾病,因孤身一人,無其他親人子弟。人們都怠慢之,不願安置他。有天他拄著拐杖走到李疑家門口,告訴他說:“我不幸染上疾病,人們不願收留我。聞說李君您品德甚高,能借我一床榻調養嗎?”疑立刻許諾,請他入屋就坐,並迅速收拾整理出明亮舒爽的臥室,用具床榻被褥爐灶等,一應俱全,使范就寢休息均在其中,外人不得相擾。

接著李疑請來中醫視診把脈,親自為范煮粥熬藥。早晚執其手,關切的詢問病苦情況,一如侍奉自己的至親戚友似的。不久范的病更重了,不能起身,屎尿沾污被褥枕席,臭味穢氣使人無法接近。李疑每日為他刮擦洗滌,沒有一點厭煩嫌惡的神情。景淳見狀流涕說:“我連累您了。恐怕我會死不復生,沒法報答您的厚德義舉,我囊中有黃白金銀四十餘兩,放在原來寄居的旅店裡,希望您親自取回。”疑回答說:“患難相助貧困相恤,這是人之常情,還要回報幹啥?”景淳說:“您若不去取回,我死之後,恐怕會被他人得去,這麼一來有何益處啊?”疑於是請求鄰人一同前往,共同將范之財物帶歸。當著眾人之面打開行囊,紀錄其數目並封存好做上標記。數日後景淳竟然死了,疑拿出自己的私財買了棺木,把范殯葬於城南的聚寶山。把所封存的行囊,寄放在鄰人家中。寫上書信召喚范之二子來到。等那二子到了之後,從鄰人家中取來行囊,按照帳冊所登記的數目全部歸還。二子以米穀反饋於他,他推辭不受,反而送他倆路費、盤纏等,讓他們上路返家哪。

平陽的耿子廉,帶著各種器物至京師販售,此時其妻懷孕將生產,眾人排拒她,不准入門。金陵有個習俗,把婦女懷孕將產者視為不祥,有意接觸會遭災惹禍,連旅店多數都不願收留的。耿妻臥在道旁草叢中哀號。李疑路過問其故,回家告訴妻子說:“人誰沒機會遇上個緩急危難事兒,怎麼能以自己的好惡,隨意拒人於屋室廬宅之外呢!況且人命關天至為慎重,倘若在外露宿生育,而為寒風雨露所感,則母子俱死,我寧願因收留她而遭受災禍,實在不忍心使其母子遭殃呢!”於是叫他妻子邀請耿婦一同歸家,順利產下一男。疑命妻子盡心事奉之,就像先前疑事奉景淳一般。滿月了才讓產婦辭別離去,並不收取其報酬。人們因此而稱讚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愛與李疑交往。

宋學士說:“我與李疑有過機會相互交往,認識他的為人。李疑是個和樂溫厚的老實士子,外表並非有什麼奇絕偉壯的雄姿。可他所作所為之事,卻有上古見義勇為之遺風。難道可以以外貌來決定一個人的才智高低嗎?俗語說:舉世混濁虛偽,高德清士方能顯現。我傷心如今流風習俗之唯利是圖,特地記載其事跡以規勸世人。

【原文】

李疑以尚義名於時,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殆(同“怠”)之,弗舍。杖踵(走到)疑門,告曰:“我不幸被(遭受)疾矣,人莫我舍(安置住下)。聞君義甚高,能假(借)我一榻乎?”疑許諾,延就坐,迅除(收拾、整理)明爽室,具床褥爐灶,使寢息其中。

征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置(同“執”)其手,問所苦,如侍親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尿)矢(通“屎”)污衾席(被褥枕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少(稍微)見顏面(神情)。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復生,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餘兩,在故逆旅(旅店)邸,原(同“願”,希望)自取之。”疑曰:“患難相恤,人理宜爾,何以報為(還要回報幹啥)?”景淳曰:“君脫(假如)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裡人偕往,攜而歸。面發囊,籍(紀錄)其數 而封識之。數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於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裡人家。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米饋,卻(推辭)弗受,反贐(贈送財物、路費)以貨,遣歸。

平陽耿子廉械(各種器物)逮(及)至京師,其妻孕將育,眾拒門不內。金陵俗,婦孕將產者為不祥,逆旅多不捨。妻臥草中以號。疑問故,歸謂婦曰:“人孰無緩急,安能以室廬自隨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為風露所感,則母子俱死,吾寧盆之而受禍,何忍死其母子乎?”俾(使、從)婦邀以歸產一男。疑命婦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辭支去,不取其報。人用(因為)是多(稱讚)疑,名士大夫咸(都)喜與疑交。

宋學士曰:“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疑妁妁(安樂、溫和貌)願(老實)士,非有奇偉壯烈之姿也。而其所為事,乃有古(真摯淳樸)義勇風。是豈可以貌決人才智哉?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見(同“現”,顯現)。”吾傷流俗之嗜利也,傳其事以勸焉。

【心得體會】

本文記述了李疑樂於助人、救人急難的感人事跡,塑造了一個一心助人、輕財好義、有古道熱腸的君子形像,表達了作者對重利輕義庸俗世風的憂慮,和對世風好轉的殷切期待。用語簡明、描繪生動,人物個性鮮明,細節傳神。

古人單純、心正、尊重生命,對別人的急難困苦,絕不會坐視不管,一定力所能及的盡力救助,即所謂“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躬身實踐,身體力行著;不在意一己的力量微薄,不顧及自家生計的清貧,總是懷抱“民胞物與”的善心付出著而不計後果。如此一來,上蒼看到了,於是“天公疼憨人”,他或他的後代會有善報的!善惡有報是天理,絕不是虛設或人類的想像,而是千真萬確的哪!

反觀今日,中共在大陸的集權統治,在無神論的倡導下,視生命如草芥!漠視手足的困厄,旁觀同胞的苦境;對沿街路倒的鰥寡孤獨,圍觀看熱鬧而不伸援手,或視而不見、掉頭不顧……等等現象,層出不窮,是因為道德瓦解,唯錢是問;是因為冷漠寡情,唯我獨尊!看看明代的李疑,想想現今的人類,能不汗顏嗎?能不面臨世界末日嗎?

【作者】

宋濂(西元1310-1381),字景濂,原籍浙江金華,徙居浦江。元至正中薦授翰林院編修未就,隱居青蘿山十餘年。明初任江南儒學提舉,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奉詔纂修元史,為文雍容典雅,著有《宋文憲全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