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拾珠璣】老翁井銘 (蘇洵)

幸紫


【正見網2011年04月14日】

【白話試譯】

嘉佑二年,我為亡妻選擇墳地,尋得武陽縣安鎮山一處。山的起點非常高大雄偉,由東北方向迤邐西南。它的末尾分為兩股,山勢迴轉,四面環抱。有泉水匯集成溪流,從兩山之間湧出。靠右側山崗的北邊,流泉蓄積成為大井,每天可以供應一百多家的飲用水。占卜的人說,這兒屬吉祥之地,按《葬書》上說,這裡是神仙的居住所。一般來說,水的流向經常與山同行,泉隨山走,山勢終止而泉水清澄。這裡的泉水,是山脈精氣所聚,那氣勢、力量由山自遠方帶出,一切都凝積在這兒而不外流,所以安葬這裡無害,不需多慮。

一天詢問泉旁百姓,都說:這兒叫作“老翁井”。問他們這個名字的由來,說是:數十年前,每當月夜,天開地朗、山空月明的時候,常有一蒼顏白髮的老人,在泉上坐臥休憩,走近時,他就隱沒到泉井裡,再也看不見了。大概這樣的傳說由來已久。於是我便在泉旁修建一座亭子,又砌石作井壁,來防止突然間積水成潦。此後常常優遊其間,酌泉水而飲。以期望能見到所謂“老翁”的人,來證實這個傳說是否可靠。可是我又憐惜他常年生活在荊薯、岩穴之間,歷經千年依然沒有人知曉與了解。直到今天才遇到我寫了這篇短文,而後方能得以傳揚於永遠。於是就作銘說:

山頭起於東北,似兩翅伸向西南。涓涓泉水,匯積滿溢而噴涌。再收攏斂聚而成大井,可供萬人飲用。汲井之人告訴我,有個老翁住這兒。可鄉裡間並無此人,不知道這位是誰?山中寂靜空曠,他或許會長嘯而嬉戲,更歷千萬年不改其志,是如此的潔身自好。又有誰知道這些呢?直到現在遇到了我。我與你相同,一心向道,將從此不泯不滅。像這泉水一樣,不溢也不竭,直至千年而不朽。

【原文】

丁酉歲(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元1057),余卜(占卜適宜的意思)葬亡妻(蘇洵妻程夫人),得武陽安鎮之山。山之所從來(是說山脈的源頭)甚高大壯偉,其末分而為兩股(山脈分為兩支),迴轉(山脈伸展到遠處又彎轉回來)環抱,有泉坌(坌通“墳”,凸起的樣子)然出於兩山之間,而北附(近)右股之下,畜(積,今字作“蓄”)為大井,可以日飲百餘家。卜者曰:吉,是在葬書(注1)為神之居。蓋水之行常與山俱(同),山止而泉冽(泉水清澄),則山之精氣勢力自遠而至者,皆畜於此而不去,是以可葬,無害。

他日,乃問泉旁之民,皆曰:是為老翁井。問其所以為名之由,曰:往數十年,山空月明,天地開霽(本指雨止,引申有開朗的意思),則常有老人,蒼顏白髮,偃息(臥息)於泉上;就(接近)之,則隱而入於泉,莫可見。蓋其相傳以為如此者久矣。

因作亭於其上,又?(修治井壁)石以御水潦(積蓄的水)之暴(突然間、急速),而往往優遊其間,酌泉而飲之,以庶幾得見所謂老翁者,以知其信否。然余又憫其老於荒榛(樹木叢生之謂)岩石之間,千歲而莫知也,今乃始遇我而後得傳於無窮。遂為銘曰:

山起東北,翼(像鳥的翅膀一樣分開)為西南。涓涓(細小的水流)斯泉,坌溢以彌(水深滿的樣子)。斂(收積)以為井,是飲萬夫。汲(取井水)者告我,有叟(老年人)於斯。裡無斯人,將此謂誰?山空寂寥(寂靜空洞),或嘯(用口所發出的清越而舒長的聲音)而嬉(遊戲)。更(經歷)千萬年,自潔自好。誰其知之,乃訖(終止)遇我。惟我與爾,將遂(原為顯達的意思,這兒是說將留名於世)不泯。無溢無竭(盡),以永千祀(即千年)。

【心得體會】

銘,是古代散文文體的一種,多刻在器物上面,如鼎銘、硯銘,也有刻在石頭上的。用來表示稱揚與警戒的意思。

本文選自《嘉佑集》卷十四。從“丁酉歲”起到“遂為銘曰”,是《老翁井銘》的序,後面四字一句用韻文所寫的是銘。

文中記述蘇洵亡妻程夫人墳地的情形。序與銘所寫的是同一的事物。序用散文書寫,銘用韻文來統括全篇,前後兩部分各具特色,並且相得益彰。由“今乃始遇我而後得傳於無窮。”與“惟我與爾,將遂不泯。”的文句,可以看出作者不僅有自視不凡的風骨與神氣,且早已步入“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初階境界了!

所謂民間傳說,即是在市井小民、販夫走卒間,茶餘飯後口耳相傳的史實流傳至今,現在我們把它稱為“軼聞”、“傳說”或“故事”、“奇談”。其實它的內容、架構是有根據的,是眼見為憑的,絕非空穴來風──因為古人道德高尚,誠信不欺,一諾千金,不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事絕對不可能瞎掰;他們篤信三尺頭上有神靈,善惡有報是天理,因此不會惡意撒謊;再說啦,胡吹亂蓋這些子虛烏有的事,對自己來說沒啥好處,所以這些民間傳說的可信度,實在毋庸置疑。只是在人傳人、口傳口當中,有人加油添醋、有人畫蛇添足因而豐富了情節、增添了趣味,可架構仍然不變,是有根有據、是有人實際眼見親歷的。

所以“老翁井”,是那位蒼顏白髮的老人,靜修之所,這是肯定的;而蘇洵亡妻選擇此地安息,是有福的──神之居所嘛!只是汲水之人一多,嘈雜干擾紛至,因此那老神仙就開始避世而不再出現,再加上蘇洵那種建亭、修井、悠遊的做法,更是增添了無數塵垢,修煉人躲都來不及哪。

凡人總以“同理心”去推測一切,以為人人都該那樣、事事都應如此,其實不是那回事。由文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那仙氣氤氳、空靈裊繞、出沒無常、臨泉而臥、對月長嘯、避見世人的神仙行徑,躍然紙上,當然你就知道人神之別的所在了!所以神是不沾染世俗的,是出世的;所以古時修煉就是清修、靜修、獨修,擺脫塵垢、洗淨污濁、提升心性而返本歸真呢。

【作者】蘇洵(西元1009-1066),字明允,世稱為老泉,眉山(四川)人。仁宗朝入京,得識歐陽修、韓琦,任校書郎。為文喜作縱橫家言,雄奇蒼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嘉佑集》。

【注1】葬書:書名,凡一卷。舊本題晉郭璞所撰,但《晉書 郭璞傳》中沒有提到這本書,所以這本書大概是後人依託的。此書分內篇、雜篇。有吳澄校本。內容是在於講究墳地的形勢。後人尊崇這種說法,改名為“葬經”。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