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目不識丁

唐蓮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6月19日】

【釋義】形容人一字不識。

【例句】在現代社會中,目不識丁的人,很難干成大事業。

【近義;反義】不識一丁  不識之無;學富五年  滿腹經綸 

這個成語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唐朝唐憲宗的時候,張弘靖擔任幽州節度使。張弘靖治軍不嚴,他手下有兩個官吏,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他倆常常聚集一伙人喝酒,一直喝到半夜,喝得酩酊大醉。還讓士兵點燃燈籠、火把,送他們回營。半夜裡整條街都吵吵嚷嚷的,百姓十分討厭。他倆平常對士兵非常苛刻,稍不如意就罵他們是“反虜”。還對士兵們說:“現在天下平安無事,你們能挽開兩石重的弓,不如認識一個‘丁’字。”士兵們聽了,都非常痛恨他倆。

前任幽州節度使劉總,派人送來100萬貫錢,慰勞士兵們,張弘靖卻從中扣20萬貫,用作軍府雜用開銷,只拿出80萬貫錢,分給士兵。這件事,大家知道了都很憤怒,加上原來對韋雍、張宗厚的忌恨,於是一呼而起,殺死了韋雍和張宗厚,把張弘靖也抓起來了,囚在薊門館。將士們擁立朱洄為統帥,鬧起事來。

張弘靖因為這件事,受到朝廷的處分,被貶到撫州做刺史。張弘靖任幽州節度使,沒有多久,壞名聲倒傳了很遠。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