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12月19日】
“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溝通工具。但是,語言不容易傳得久,傳得遠,所以逐漸發展出“文字”來“記錄語言”,用來延長交流的時間,擴大交流的空間。
文字學家梁東漢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文字是為了記錄語言的,如果失去了語言,文字也就失去它的生命力。像拉丁語消失了,拉丁文就走下了舞台,清末的滿州語消失後,滿文也走進了歷史。兩者相形之下,文字追逐語言,語言是主角,文字是配角。
然而在中國,商朝的語言消失了、周朝的語言消失了、漢朝的語言消失了,但他們共同的文字—“漢字”,卻歷經了數千年,至今沒有消失。
“漢字”打破了文字是“記錄語言”的限制,他不只“記錄語言”,他的內涵太大了,為甚麼呢?因為漢字是神傳的,他是人類歷史中永恆的主角。請看以下分析:
一、“神傳漢字”橫空出世,沒有文字發展過程中的“幼稚期”
一個生命、一種事物的成熟,一定有他的成長過程。像是人從嬰兒出生,必然會歷經過嬰孩、少年、青年的過程才能長大成人。原創文字也是一樣,會歷經從文字畫到圖畫文字、才到成熟的象形文字、或是表音的文字。下面舉幾個例子:
1.文字畫(“文字畫”能表達意義,但和語言無連繫。)
例:印地安文字畫
2.中國的圖畫文字
中國考古學家也發現不少的圖畫文字--------就是看起來又像圖畫,又像是文字的陶文。但這些陶文和甲骨文沒有承繼關係,它們不屬於甲骨文的系統。
現在能看到的“漢字”,最早的是“甲骨文”,在三千多年前一出世,就是完完整整的成熟文字。他可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象形文字,他具備了“六書”所有的造字方法。
他一出世,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都已經齊備,直到今天所有的造字方法,都還沒有超越這六種方法。也就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到今天都沒有人能打破。
二、“神傳漢字”是人與神、人與天溝通的橋樑
無論是哪一種語言、哪一種文字,他溝通的對像都是人。像是“巴比倫”的“楔行文字”,是刻寫在泥板上的。在已挖掘的十幾萬片泥板中,“楔行文字”記載的主題,大多是有關生活、農產品、買賣之類的事。“埃及”的“象形文字”,除了生活外,也記錄了不少的神話,但目的還是作為人與人的溝通。
可是看看我們的甲骨文,你會發覺這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甲骨文所記載的,也是很豐富的內容,像是:祭祀、征戰、天候、收成、生育、疾病…..等等的活動。
但在現存大約十五萬片的甲骨中,幾乎找不到當時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記錄。比如生活瑣事、人情往來、兒女情長….. 等等。
那十幾萬片的甲骨中,到底記載了些什麼呢?
真令人不可思議,那裡面絕大多數是和“占卜”有關的記錄-----向天地神明請教的記錄,比如祭祀的時間、儀式、祭品的種類、未來吉凶禍福的預示等。
簡單的說,甲骨文記載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事,而是人與神的事。
甲骨文是商朝人把龜甲、牛骨燒烤後,根據它的裂痕,去判斷某件事情的吉凶,然後把“占卜”後的結論,刻在龜甲、牛骨上。等到事情過去後,再把驗證的結果再刻上去。
要在十幾萬片的龜甲、牛骨刻上文字,這在今天也是一件大工程,花費那麼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所刻的內容,卻鮮少記錄下人與人之間的生活、情感,而記錄下的漢字是人與神,人與天溝通的橋樑。
三、“神傳漢字”記載的問卜,是預測學、還是迷信?
現代有不少人一提到神,本能的反應就是“迷信”。但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可不這麼想。他們對於祭祀、戰爭等,都很重視。就像“左傳”說的:“國之大事惟祀與戎。”
所以商朝人對於國家的這兩樣大事,當然都要先向天地、神明請教。而人們其他在生活中的吉凶禍福,也經常透過占卜預測,事後還在甲骨上,刻有預測結果的驗證。
我們來看看甲骨文合集第10405片的記載,正面有三次相當完整的占卜記錄(右下一次的不完整)
先看甲骨上左側這次占卜的記載﹝圖右是譯文)。
時間是:癸酉日。
卜官名叫:殼。
卜問的問題是:“旬亡(無)禍?”
意思是:“十天內沒有災禍嗎?”
王察看卜兆後說:“唉!有災禍有(惡)夢。”
驗證結果:五日後的丁丑日,王在祭祖先中丁時,在庭院摔了一跤。
你覺得準不準?
再來看甲骨上中間這次的占卜。
時間是:癸巳日。
卜官名叫:殼。
卜問的問題是:“旬亡(無)禍?”
意思是:“十天內沒有災禍嗎?”
王察看卜兆後說:“唉!有災禍。”
驗證結果:果然!甲午日(第二天),王在追逐野牛時,臣子葉的馬車擦撞王的車,王子央從車上摔下來。
你覺得準不準?很準吧?
再看甲骨上右側這次的占卜。
時間是:癸未日。
卜官是:殼。
卜問的問題是:“旬亡(無)禍?”
意思是:“十天內沒有災禍嗎?”
王察看卜兆後說:“唉!這段時間會有災禍。”
驗證結果:第六天,戊子日,王子子改死亡。
你覺得準不準?不是准,是神准啊!
這裡面的最後一句話,更值得大家細心地推敲。商王的兒子死了,這是何等的大事啊!但是,做父親的商王,他是如何的傷心、難過、不捨…. 等等,居然沒留下片言隻字,真是令人難以理解。但是,“神傳漢字”的主要目的,是用來和神溝通,而不是記錄人們生活百態的,如果是從這樣理解,就很清楚了。
四、“神傳漢字”跨越生老病死的鴻溝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滅。個體的生命或有長短,但個別的生命再長,總有個定數,和同類差距有限。文字也是如此,從世界上幾個古老的原創文字來看,就很清楚。請看下表:
可以看得出來,除了“神傳漢字”,其他古老、對人類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創性文字,在西元五世紀前就都已走入歷史,成為博物館的古董。
它們在消失之前,就已經逐漸老化,失去影響力。
可是“神傳漢字”歷經了蒙古、滿族等異族統治的摧殘,這些的風風雨雨 ,加上歲月的刻劃,並沒有讓“神傳漢字”滿臉風霜,老態龍鍾,反而錘鍊出動人的光彩,現在更因應全球的“漢字熱”,大步地踏上了世界的舞台。
平凡的人類,有誰能創造出這種跨越生、老、病、死的神跡呢?
(註:依據考古學家、文字學家推論,漢字的出現應早於商朝)
五、“神傳漢字”擁有堅韌生命力,不隨政治勢力而浮沉
文字的開展,往往依附於政治勢力的拓展,所以文字的盛衰,和政治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回看歷史,英文、西班牙文、法文,當年的傳播,也無一不是靠著政治勢力來拓展版圖的,古老的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也莫不如此。
相對的,文字如果失去了政治力量的支撐,就會走向衰敗。像楔形文字,在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bi)去世後,也隨著帝國的衰弱而逐漸地消亡。
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因埃及王國在西元前538年之後,陸續被波斯、馬其頓所占領,埃及象形文也隨之消失。
中國歷史上的遼國,他的契丹文,在遼國被金滅亡後,迅速地消失,滿文在滿清滅亡後,也很快地滅絕了。
而“神傳漢字”,歷史上從東傳到朝鮮、日本,南傳到越南、新加坡,到今天掀起全球的“漢字熱”,其中固然也有政治的影響,但都不主要的,所有的國家,都沒受到政治勢力的壓迫。
最足以證明“神傳漢字”神奇堅韌的生命力的,是滿文的消亡。清朝是由滿人統治的,他們以文字獄的恐怖手段,來壓迫漢字。而漢字歷經了二百六十多年這樣的苦難,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展現出獨有的神奇力量,把滿族的滿文給消融掉了。
《契丹文隨著遼國滅亡而消失》
《滿文隨著清朝的滅亡而消失》
六、“神傳漢字”超越文字應有的功能
古今中外的文字,雖然不同,但功能不外是記錄語言、溝通情感思想、記載事物、傳遞知識等等。而漢字除了擁有這些功能外,還有許多獨特之處,諸如:驅邪、招福、治病、算命、預測未來、溝通“人”與“神”….. 等。
《傳統大門上寫著“加冠”“晉祿”來代替門神,以求避邪招福》
從古代一直到現在,在隆重的祭祀或喪禮中,有一種看似多餘,卻必不可少的儀式,就是“誦讀祭文”。為甚麼“祭文”一定要寫成文字、再念、然後燒成灰呢?直接用麥克風把心意講一講,不是更方便嗎?
而道教以文字符籙祈福驅邪,至今不衰,因為人們知道,利用“神傳漢字”,可以更好的和天地、神鬼溝通啊!
漢字不只是可與神鬼溝通,正史“舊唐書”中記載,“韓愈”更以一篇“祭鱷魚文”,讓鱷魚搬家,向南逃離了六十裡路呢!事情是這樣的:韓愈因得罪了唐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他上任後,得知潮州境內的惡溪中,有鱷魚為害甚烈,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於是他就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勸誡鱷魚搬家,否則他就要趕盡殺絕。寫完後他站在溪岸,向神明祈禱後,就焚燒了這篇文章,也就是向鱷魚寄發過去之意。看來,鱷魚是收到這篇文章了。因為當晚颳起了暴風,雷電大作,嚇得鱷魚們倉皇南逃,到了六十多裡外,永遠消除了鱷魚之患。
這可不是韓愈自導自演的,這是正史“舊唐書”的記載。
一直到現在,還有人用漢字來驅邪、招福、治病、算命….. 等等,但卻常被人視為迷信,為甚麼到了這個時候,漢字的這些本事不靈了呢?
其實宋朝的宰相陳堯佐,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揭開這個謎底了 。西元1000年時,陳堯佐同樣被貶到潮州,也同樣碰到鱷魚為害,有人勸他學韓愈,也寫一篇《祭鱷魚文》來因應。但是他說:“我沒有韓文公那麼德高望重,不能感化鱷魚呀…. 。”於是,他招來百名勇士,用馬尾棕打了繩索,再織成大網,捕殺鱷魚,還寫下一篇《戮鱷魚文》。
陳堯佐清楚地告訴我們,能驅趕鱷魚的祭文,是要有韓愈那樣的“德高望重”作後盾的。也就是說,“神傳漢字”要能達到“神”奇的力量,是有條件的,你的心性、你的道德,必須是接近神的標準的。
如果人們沒有接近神的道德標準,就無法發揮“神傳漢字”的神奇力量。這也就是很多漢字的功能,到了後來逐漸消失的根本原因。
七、從“神傳漢字”本身 印證漢字的神奇
“神傳漢字”的本身就蘊涵著許多珍貴的天機,可以印證漢字的神奇。試舉例以證明之:
1. 年
年,過年,過新年,這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慶,在熱鬧繽紛的活動中,人們必不可少的就是“拜年”了。但“拜年”的真正意涵,現在可能很少人知道了,
沒關係,這些已經記錄在“年”的甲骨文“ ”中了,請看下面說明:
古代的稻子,一年只能收割一次,所以,收成一次,就是一年過去了。每次在收割時,為了感謝老天爺保佑豐收,“人”( )就把“稻子”( )高舉過頭,拜謝上天的保佑,“人”和“禾”合起來就是“年”( )。
因此,“年”有“時間”、“收穫”、“拜謝天地”的意思。
所以“拜年”真正的意涵是什麼,還得向漢字請教呢!淺層次講呢是“飲水思源”,深層次講是“謝天”、“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就是指人和天的和諧統一,人應該懷有感恩之心,敬畏天地,遵循天理而行,這樣一切就能順暢運作了。《廣成子》裡就說:自然界發生的那些特殊現象,像是草木還沒發黃就凋落,雲氣還沒相聚就下雨了等等,與人類社會的好壞是習習相關的。而物理學中所發現的“場”,也同樣存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兩者是相互影響的。像現在世界上的天災、人禍、戰亂那麼多,動盪不安,是有它深切內涵的。
2. 福
福,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喜歡的一個字,因為,幸福,人人在找,人人在尋,從童年找到青春,從青春找黃昏。許多人以為幸福總是躲在名利的背後,但是上天下地,尋尋覓覓,真找到了名利時,卻還是找不到幸福的蹤跡。
“遠來和尚會念經”,人總是喜歡捨近求遠,其實幸福的路並不遙遠,幸福的奧秘就藏在“福”字裡邊。還是老話一句話“看人不能只看一時,看字不能只看楷書”。
我們來看看“福”字的甲骨文 ,就清楚了:
左上角的“ ”( )是祭壇,就是放祭品的供桌。祭壇旁的四個點“ ”( ),是灑向祭壇的酒。
右上角是一個漂亮的酒罐“ ”( ),
酒罐子底下是高舉的雙手“ ”( )。
這樣的組合,表達的是甚麼意思呢?
我們的先民,雙手捧著酒罐,虔誠向天地神明祈求、感謝,最後把酒灑向祭壇。
這是祖先們祈福、感謝的真實畫面,所以,“福”是來自於上天賜予的,“天官賜福”這句話是真的。那要向神祈求,當然先要聽神的話,行善積德。
如果你不聽神的話,神怎麼會聽你的話呢?所以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就是說,如果盡做些違背天理的事,那也就不用祈禱什麼的了。
所以“福”字告訴我們的,表面看是“福”要向上天的祈求,而更深的意涵,卻是說,人真正的福分,是由“聽神的話,行善積德”而來的。
3. 道
漢語被聯合國列為十大難學語言之首,他到底難在哪裡呢?其實,漢語、漢字的難學,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筆劃太多,而是它包含了太多豐富的歷史、文化,甚至天機。
就拿“道路”的“道”來說好了。
從“道”的金文“ ”來看,它是由“行”( )、“止”( )和“首”( )三部份組成的。
“行”( )就是四通八達的大馬路,或十字路口。
“止”( ),就是“趾”,是腳掌“ ”的簡化,代表行走、行動。
“首”( ),就是一個睜著大眼睛的人頭,代表觀察、思考。
把這三部份組合起來就是“道”----“ ”。
“道”的三個層次
以上幾個字,我們大略可以看出“神傳漢字”理解之難,不是在筆劃的多少,而是在筆劃後面蘊藏著無窮的天機啊!
八、神傳漢字系統精密,造字極難
造字看起來很容易,你家的小寶貝每次作文,不是常常在“造字”嗎?可是如果真的很容易,中共為了消滅漢字,製造簡化字,以暴力(反對者打入黑牢)推動60年,其間大改五次,經過學者專家修修補補,至今不能自成體系,無法自圓其說,質疑者排山倒海而來,為甚麼?
因為造字容易;但造漢字很難。因為漢字是神造的,你要造字得有接近神的道行才行。
造一兩個字容易,多了就會和整個漢字系統產生矛盾衝突,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女人武則天,絞盡腦汁花了十幾年的工夫,造了十八個字,人去字亡,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日月當空的“曌”。
武則天造的字不好嗎?這也未必,比如她費了了好大勁造了一個新的“國”( )字,意思是國家由姓武的來坐鎮,這樣就可高枕無憂,的確是不錯。當她正想向文武百官炫耀自己才高八鬥時,哪知一個小太監偷偷告訴它,囗是高牆,所以人關在其中是囚,那武氏關在高牆內不好吧!
“神傳漢字”是一個嚴密的系統。若要造字,造字者就要有接近神的境界,否則造出字會和漢字的系統產生衝突。
以幾個常用簡化字為例:
“ ”簡化為“又”,所以“難”簡化為“難”,“歎”卻不能簡化為“歡”。
“聿” 簡化為“毛”,所以“筆”簡化為“筆”,“律”卻不能簡化為“”。
“奚”簡化為“又”,所以“雞”簡化為“雞”,“溪”卻不能簡化為“漢”。
簡化字,中共修修補補六十多年,但就是難以和漢字系統融合。就是因為那些製造簡化字的人,他們的道德離造字者應有的水準差的太遠了,縫縫補補就是矛盾百出。
結論
“神傳漢字”,橫空出世以來,做為人與天地神明溝通的橋樑,筆劃蘊含無限天機,具備其他文字所沒有的神奇能力,所以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與尊崇,漢字普遍被廣大民眾視為“聖跡”,凡是寫有漢字的紙片,就認為帶有神的力量,所以不能任意丟棄,敬惜字紙不只是讀書人的守則,它已深入中華百姓的內心。
台灣保留不少的“敬字亭”,也叫“聖跡亭”,就是歷史的見證。“神傳漢字”經過了數千年來的風風雨雨,至今更加虎虎生風,踏上世界的舞台,在全球“漢字熱”的風潮中,再向世界展現了“神傳文化”的風采,成為人類文化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