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唐太宗從善如流,依法辦事,再無二話(數文)

秦如初


【正見網2014年08月11日】

一、羅道琮守諾、送屍骨回家

唐朝時代,有個羅道琮,因為給朝廷上奏章,忤逆了皇帝的意旨,皇帝就把他發配、流放到嶺南的蠻夷之地去了。

在嶺南,那裡早有另一個人,也是被流放而來的,當這個人快死的時候,哭著說:“難道我真要孤零零地、屍骨拋在異鄉了嗎?”

羅道琮就對這個可憐的“同是天涯淪落人”說:“相信我,倘若有一日我能赦免回家,我一定不會讓你獨自留在異鄉的。”

那個人死後,羅道琮就把他葬在路邊,做了個記號。

後來,羅道琮果然得到了赦免,要回老家了,他守諾要去掘出那個人的屍骨。沒想到此時,剛好是南方的雨季,大雨一場接一場,路上的積水很深,他怎麼也找不到當初那個人的墳地了。

羅道琮忍不住慟哭起來,哭著哭著,忽然路上深深的積水,竟像煮沸了一般涌動起來,羅道琮禱告說:“若是屍骨在這裡,這水,就再涌動一下吧。”那積水,竟然真的又涌動了一下。羅道琮就在這個地方,仔細、不斷地尋找屍骨,後來,果然找到了。

就這樣,羅道琮信守諾言,終於把那個人的屍骨,送回到他的家鄉。

二、曹彬用計:要將士保證不濫殺人

宋朝初年,有個良將名叫曹彬,奉了宋太祖皇帝的命令,去攻打南唐國。還在出征前,太祖皇帝就對曹彬說過:“城池攻陷之後,千萬不可殺戮平民百姓。”

於是,在城池就要攻破的時候,曹彬忽然說自己病了。將士們都來問候他,曹彬就對他們說:“我的病,不是吃藥可以治的,但只要諸位誠心誠意,發誓在破城之後,決不亂殺一人,這樣我的病,就可以痊癒。”

於是,各位將士,焚了香,發了誓:保證不濫殺一個人。到了第二天,城池被攻破了,果然,每個人的刀上都不沾一滴血。

南唐後主李煜,帶著軍隊來歸順時,曹彬及部下,還用接待賓客的禮節,來對待他們。

曹彬下江南不殺一人,成為千秋佳話。只因他們信守太祖的勸誡,且惟恐部下未能信守,故意稱病激誡。古稱三世為將,道家所忌,看來曹彬這樣的良將,倒是例外。

三、認死理,講實話,想死終未死

北魏朝有個官員叫崔浩,因為修整國史,犯了死罪,崔浩被殺了。

那時候,有個叫高允的人,是崔浩的同事,覺得崔浩死得無辜,便要求拜見世祖皇帝。見面後,他對皇帝直言道:“國史是我和崔浩一同編纂的,裡面大部分的註疏,也都是我一人注的。”

世祖皇帝很生氣,說:“照這樣說來,你的罪名,比崔浩的還大呢,你還有什麼活路?”太子平素知道高允的德行,在一旁,有心替他開脫罪名,就說:“父皇息怒,父皇息怒。依我看,高允是見了您的天威皇嚴,嚇得迷亂,而口出胡話了!”

高允卻並不領太子的情,繼續鎮定地對皇上說:“我知道微臣之罪,該誅滅九族,現在死到臨頭,更不敢講虛妄之言。剛才所說,句句實言,絕無造次,也非迷亂。”

世祖皇帝一聽,非常震驚,覺得高允確實是個誠信和有勇氣的人,情不自禁地稱讚道:“你真是一個貞信的臣子呀!”於是,他的罪,也就被赦免了。

四、“我做不到口是心非”

唐朝的魏徵,是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他曾經對皇上有一次失信於百姓的事,勸諫過唐太宗幾回,但太宗沒有聽取。後來,太宗皇帝再對他說些什麼事,他就不回答太宗了。太宗皇帝說:“你答應了之後,再來勸諫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魏徵說:“從前,舜帝就警誡過:做人應表裡如一,不可表裡不一。現在我作為臣子,倘若心裡明明曉得不是,但口裡卻勉強答應,這就是表裡不一了。我做不到口是心非呀!”

太宗皇帝聽了,益發覺得魏徵是個可愛又可敬的好臣子,就笑著說:“別人都說魏徵傲慢,我倒越看他越覺得可親呢。”

貞觀之初,善政累出,多是因為魏徵直諫、諍言所致。所以前人說過:做臣子的,不要僅做忠臣,更要做一個良臣、諍臣。

五、唐太宗從善如流,依法辦事,再無二話

唐朝時代,戴胄擔任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中央審判機關的主官)。唐太宗皇帝發覺朝廷存在好些假冒的官員,他們多半是頂替了祖上的門蔭,而取得官員資格。皇帝大為生氣,便下了一道敕令,叫那些徇私舞弊的人,自己出來坦白檢討,倘若不自己出來稟明,一經查出定要治其死罪。

果然,很快就有一件假冒頂替的案件,浮出了水面。太宗皇帝就要把當事人處死。

當時,戴胄正做著司法官,他根據法律給那個人判罪,按理,那個假冒頂替的人,應判處發配、流放才是。這就與太宗皇帝要治他死罪,有衝突了。戴胄趕緊上奏太宗皇帝,講:“要根據法律,給那個人判罪。”

太宗不悅地說:“那你就守著你的法律,判他流放罪吧。但你懂不懂:這樣一來,我就言而不行,失信於天下了!”

戴胄回答道:“敕令是由皇上您一時盛怒之下,決定的,可法律卻是國家用以昭布、取大信於天下的。孰輕孰重,一目了然,望皇上還是遵從法律為上。”

唐太宗聽了這一席話,從善如流,依法辦事,再無二話,愉快地依從了戴胄的意見。

六、宋璟冒死,勸人講真話

唐朝時代,有個出名的好宰相,叫宋璟,做官很是正直無私。那時候,有個叫張易之的人,他誣陷魏元忠,說魏元忠對朝廷不滿,經常在背後說朝廷的壞話。

不但如此,張易之還動員了另一個叫張說的人,來做假證,暗地裡,他許諾張說:“只要你做假證成功,就給你一個肥缺官職。”張說抵擋不了誘惑,就答應了張易之。

後來,張易之和張說,就在朝廷上假戲真唱,但張說身為假證人,心虛得很,露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模樣。這番情形,被宰相宋璟看到了,宋璟就對張說道:“一個人的名譽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能為了貪圖私利,而去陷害正直的人。你還是說實話吧,倘若因為說了實話,而遭遇不測,我一定會到皇上那裡去救你的,大不了,我和你一同赴死。”

宋璟這番話,說得懇切真摯,張說確實被感動了,便聽從了宋璟的話,在朝廷上終於講了真話,魏元忠因此得以免罪。

七、郭子儀忠實誠信,使天下人皆敬服

唐朝的郭子儀,賞罰分明,忠實誠信,聲名遠揚。一次,回紇國進兵中國,郭子儀做著汾陽王,便差了部下李光瓚,去勸說他們好好退兵,回紇人都說:“久聞郭公(郭子儀)大名,他既然在此,可以出來讓我們見見嗎?”

郭子儀就要出去見他們,左右隨從及部下,都認為不妥,說:“這些狄人,往往詭計多端,狼子野心,哪裡就可以相信他們的話呢?”

郭子儀道:“現在,回紇軍隊,比我們的要多上幾十倍,按力量,我們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過他們的。所以我更要對他們表示出自己的真誠,或許真可以使他們退兵。”

說完,郭子儀脫下身上的鎧甲盔帽,身無兵器,態度坦然。誠摯地去見回紇人的首領。回紇人感慨、佩服之餘,也言而有信地全部放下了武器,大家紛紛下拜說:“你果然是我們的郭爺爺呀!”

郭子儀功蓋天下,位極人臣,而眾人皆信服,尊貴為尚父,也寵辱不驚,身立三朝,執掌強兵。有個叫程魚的人,曾百般誹謗他,但君王終不相信。

從上述這些,足可以見出,這個汾陽王(郭子儀)真是一個以個人魅力,忠實誠信,使天下敬服的男人呀!

(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