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高秤夫人(數文)

默安


【正見網2014年11月01日】

一、長者之言

《後漢書•劉昆傳》記載:劉昆,字桓公,陳留東昏地區人。被提拔為光祿勛(官職名)。有一次,皇上問劉昆說:“以前,你擔任江陵太守時,反風吹來,撲滅了大火,上蒼幫助你熄滅了一次火災。後來,你擔任弘農太守時,當地的猛虎,立即渡河北而去。這是因為你施行了哪些德政,而致於此?”

劉昆回答說:“這些都不過是偶然罷了。”

大臣們都笑劉昆笨拙,不會說話,錯過了表功邀譽的大好機會!

皇上嘆道:“這是長者之言。”並讓史官將此事記錄於史冊。

二、韓愈潮州治鱷魚

《唐書•韓愈傳》記載: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到任之初,問潮州人民有何痛苦?老百姓都說:“惡溪中有鱷魚,幾乎把老百姓所養的牲畜都吃光了,所以貧困。”

過了幾天,韓愈親自往惡溪視察,讓其部下秦濟,把祭品一隻羊、一隻豬,投到溪中,並對溪中作了祈禱。

當晚,暴風、雷電,從溪中而起。數日後,溪中水盡乾涸,鱷魚向西遷移六十裡。

從此潮州再無鱷魚之患。

三、鱷魚聽命於清官

《宋史•陳堯佐傳》記載:陳堯佐擔任潮州通判(州府的副長官)。潮州百姓張氏之子,與其母在江中洗澡,鱷魚尾隨其後,而將張氏之子吞食。其母發覺,但不能從鱷魚口中救出自己的孩子,哀傷不已。

陳堯佐聽到此事,非常傷痛,便命令兩個差人,駕著小船,拿網去捕捉這條鱷魚。

鱷魚性情凶暴,平日並非用網可以捕到。但是,此刻聽說陳堯佐清官,要為民除害而捕捉鱷魚,鱷魚便乖乖進網。

於是,陳堯佐寫文章公布於街市,並將這條鱷魚烹煮掉。街市沸贊:“陳堯佐是清官,鱷魚不敢抗命!”

四、百姓歌唱清官

《晉書•王祥傳》記載: 徐州刺史呂虔,推薦王祥為別駕(州副長官的通稱),讓王祥掌管州中全部政事。從此,政績顯著,民風大變。當時人唱道:

徐州之康,
實賴王祥。
郡縣不空,
別駕之功!

五、兩起爭田案

《梁書•王志傳》記載:王志擔任宣城刺史,清廉謹慎,有德政。郡中百姓張倪、吳慶為二人,為爭田地打官司,多年得不到解決。

王志到任後,郡中父老相勸他們說:“王刺史對我們實行德政,我們鄉間,怎麼能有這種爭訟不休的事呢?大家皆以為恥!”張、吳兩家,因此一起向刺史請罪,所爭訟的田地,雙方都放棄掉。最後,變成閒田。

又,《後漢書•魯恭傳》記載: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其處理問題,多用感化和說服,不用刑罰。縣民許伯等人,爭訟田地一事,歷任縣令都難以解決。

魯恭為他們評出是非曲直,啟發他們都以謙和之態,退而自責。於是,他們爭訟雙方,受到教育和感化,都停止在有爭訟的田中耕作,互相推讓。終於息訟而和好。

六、香聞十裡的娑羅花

《廣輿記》記載: 明代人夏津,字時濟,擔任昌化知縣。其為政接近民眾,民眾對其十分愛戴。

就在這一年,縣中有一株娑羅樹,花盛開,香聞十裡。夏津吟詠其下說:“此真可稱為花縣!”

七、賈子賈女的賈父

《後漢中•賈彪傳》記載: 賈彪,字偉節,潁川定陵人。補任新息縣令,其間人民因為貧困,有溺嬰習俗。

賈彪到任後嚴格規定,溺嬰與殺人同罪。生子有困難者,可給以救濟。數年間,縣民養活兒童千餘人。

人們都說這是賈父(指賈彪)使他們活下來的,男孩皆取名叫賈子,女孩叫賈女。

八、百姓向皇上借太守

《後漢書•寇恂傳》記載:當初,潁川地區盜賊橫行,百姓不敢外出。寇恂到此地擔任太守後,政風賢明,盜賊不敢騷擾,百姓安居樂業。

朝廷得知寇恂政績好,決定將他升調他處。百姓捨不得這位太守離去。

不久,皇上南征,路經潁川,當地老百姓,攔道請求說:“希望再向陛下,借寇恂太守留任一年!”

九、百姓攔道挽留的縣令

《後漢書•董和傳》記載:董和擔任成都縣令,縣中,土豪劣紳都害怕他的執法嚴明,卻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後來,董和調任巴東屬國都尉史時,縣民父老相攜,攔道挽留,多達數千人。

十、姑臧人民的心意

《後漢書•孔奮傳》 記載: 孔奮擔任姑臧縣令,後被徵調入朝。縣中官民以及羌人,都說:“孔君清廉賢明,舉縣人民都蒙受他的恩德。當他離去時,我們怎能不想辦法報答他的恩德呢?”於是發動人民,捐獻出牛馬器物千萬件。追趕數百裡送上。

孔奮給大家合十答禮,表示:只是收下姑臧人民的這一片心意;東西一件不要。

十一、百姓不要絹布,要太守

《北齊書•韓軌傳》記載: 韓軌調任秦州刺史,邊民和睦安定,甚得人心。

神武皇帝巡察秦州,要把韓軌調回朝廷,並賜給每戶郡城居民,絹布兩匹。郡中百姓田昭等七千戶,皆拒絕不受絹布之禮,只求留下韓軌。

神武皇帝又欣喜、又惋惜地將韓軌留任。

十二、袁聿修離任

《北齊書•袁聿修傳》記載: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出任信州刺史,為政清靜無比,不言而治。等到後來,他解任回朝,送別的民眾、僧徒,沿街滿道。有人端著酒菜,淚流滿面。袁聿修見此,時時下馬,隨飲一口,以示領受百姓依依惜別之意。

十三、知府被召回朝,官民哭聲震野

《明史•葉應驄傳》記載: 葉應驄,黃綰息人。在坦任刑部主事時,因反對皇上南巡,受到杖責的處罰,並貶為紹興知府。

他在紹興治郡,以寬大仁厚為本,百姓深受其惠。後來,他被徵調回朝時,官、民哭聲震野,爭相饋贈財物。他只取二錢,以示領受郡民心意。

十四、高秤夫人

《荀氏家傳》記載: 荀遂,字仲陽,隱居不作官。有一年,正值饑荒,來荀家買糧的人很多,荀遂的妻子,總是多給。買糧人回家一量,都超過所買的數量。當時人都稱她為“昂斛(相當於今日所說的高秤,多給買方一些)夫人”。

十五、蓄糧備荒

《名臣言行錄》記載: 范忠宣公當初任襄城縣令,遇上久旱不雨。他估量明年必定缺糧,於是召集縣內所有商船,說服其船主:“此縣將要缺糧,你們這些商販,只管將五穀貯存在佛寺中。缺糧時我為你們作主,賣給百姓。”

這些商船遵從范忠宣的教示,運糧不停。到第二年春季,縣中所蓄糧食超過十幾萬斛。此時附近各縣發生饑荒,而此縣卻好像一無所知。

又,《宋史》記載:乾道年間,朱熹在建州設立社倉,如果貧民夏天從社倉中借糧,冬天加息十分之二償還。趕上小年,或者天災無收,就減息一半,遇上重災年,則全免。數年之後,使得收息之糧,已是社倉糧食基數十倍。其基糧既得以生息,其息糧用以救濟災民。實行多年以後,人們認為便利可行,皆稱頌之。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