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長陰消話冬至(一)

中華傳統節日系列講座——冬至節
童欣


【正見網2014年12月19日】

內容提要

一、傳統的冬至節
二、冬至——天子敬祭天帝的節日
三、冬至節美食
四、有趣的冬至消寒活動
五、傳統冬至節的文化蘊涵
六、生命的教育——過個有意義的冬至節
結語:二零一四年冬至節——回歸敬天 退出邪黨

清明、端午、中秋、新年四大傳統節日,咱們都已經講過了,重陽節、乞巧節也已經講了,最後講一下冬至節,這樣咱們的中華傳統節日系列就完整了。今天咱們就講一下《陽長陰消話冬至》,咱們中華傳統節日系列裡邊,如果新年算一年的第一個節日的話,冬至就是最後一個大節日了。

咱們一起把這首詩念一下:

冬至節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天壇盛祭,天子親至。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陽長陰消,天下大治。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晝短夜長,君子靜之。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數過九九,春來燕至。

《冬至》這個詩雖然短,但是冬至節的這幾方面含義,拿這個講就比較清晰了。冬至的文化特點首先是祭天的這麼一個日子;還有就是陽長陰消的這麼一個日子,預示著天下將得到大治的這麼一天;還有直接的特點就是冬至這天晝短夜長,一年裡邊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第三,漫長的冬夜非常寒冷、黑天還長,因此君子在這一段時間,要安心靜修,古人講勤奮讀書,曾有人提「三餘」,其中之一就是冬天是年之餘,所以應該靜心修養自己、安心學習的一段非常好的時光;最後,就是冬至預示著春天已經不遠了,九九八十一天,三個月,春天就來了。春天是慢慢走來的,有一個孕育的過程,那麼老百姓是在天暖和的時候才能看到春天,而君子是從冬天最冷的時候,或者沒到最冷的時候就已經看到春天了。古聖人重「治未病」,重「預」,他看到的是孕育美好的過程,他注重的是美好形成的開始,老百姓看到的是美好的結果表現,這都是冬至節的文化蘊涵和帶給我們的啟示。

這裡有一首描寫冬至的唐詩: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白居易的唐詩,非常簡單、通俗,大家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在邯鄲冬至這天趕上了冬至,「邯鄲驛裡逢冬至」,過去也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說明在唐朝的時候冬至節應該已經很深入人心了,那是一個比較大的節日了。那麼白居易一個人在這個驛站裡邊坐著,「抱膝燈前影伴身」,那麼影子伴著自己,實際只有孤身一人。那麼他用另一個角度想家裡邊的人一定這麼晚了,深夜裡邊還在坐著,為什麼呢?想這個遠行的人。他用一個家裡邊的思念,這跟王勃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一樣的。他說對方在思念著自己,實際在表達自己深深的思念著對方,這是一個獨特的詩的視角,特別好,「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通過這首唐詩,我們知道冬至節日的特點是寒冷,還有就是冬至在唐朝已經是大家非常重視的節日了。

一、傳統的冬至節

1、冬至節氣

冬至是中國夏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首先它是一個節氣,大家知道二十四節氣,實際冬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第一個定出來的節氣就是冬至;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經常說節氣和節日是不一樣的,節氣是地球太陽運轉的一個節點,而節日是要有文化的內涵。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人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大家知道日冕,我們在院子裡立一根木頭杆,一年裡每天中午十二點觀察它的影子,那麼就能找到影子最長的那天,它也是白天最短的那天。通過這樣的觀測,影子每天的長短都不一樣,那麼最短的一天就是冬至,這天太陽的相對位置最低了。大家過去要是注意觀察過,冬天有一天窗影兒進屋子最長,光照到屋裡最遠的地方。冬至是二十四節氣最重要的一點,對應它的一個點,日影最短的那天就是夏至。冬至和夏至定出來,一年也就分成兩半了,再有就是春分和秋分,晝夜平分的時候,四個點有了,二十四節氣也就分出來了,所以冬至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冬至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偏於後邊,冬天的六個節氣是「冬雪雪冬小大寒」,或者說「小雪大雪又一年」,就是到小雪大雪的時候這一年就過去了。冬是立冬,小雪大雪然後是冬至,最後是小寒大寒,所以它前一個節氣是大雪節,這個大雪節在12月的7號到9號,這是大雪節。冬至後邊的這個節氣是小寒,現代西曆的1月4號到6號,一月份是小寒和大寒。二月四號一般就立春了。冬至一般在12月21號到23號之間,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一年裡第二十二個節氣,後邊還有兩個,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寒和大寒。

冬至這一天有個特點,晝短夜長,全年裡邊白天最短、夜裡最長的一天,就是冬至節。古代這天,天子要祭天,老百姓像過新年一樣慶賀。

冬至是晝夜的極值,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大家知道太陽在赤道南北來回擺,所以有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南回歸線離咱們這遠,南回歸線就是太陽到最南頭該往回走了,陽光對北半球來說它是最斜的,影子最長。夏至的時候,它到北回歸線,所以在咱們表面的看來,太陽的位置是最高的,就是夏至這天。冬至這天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太陽的位置是最低的,你住的地方南邊要有樓擋著的話,你甚至感覺到這天看不著太陽了,因為它低。夏至的時候太陽高,就擋不住。那麼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這樣白天就開始增長了,一般說當天就開始增長了,它也是白晝最短的這麼一個極值,因為物極必反嘛。這是從中國人的角度,從北半球的角度講的,南半球和北半球相反,我們的冬至是他們的夏至,但我們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2、冬至節的名稱

冬至因是陰極之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和冬天到來的意思,所以稱為冬至。

冬至是陰極之至。從陰氣和陽氣的角度來說,冬至這天陰氣達到了一年中的最頂點,古代人很講這個氣,陰陽之氣,陰陽和諧。像看什麼天子之氣,古代有功能的人看哪有劍氣。古代讀書人因為他靜修,能與天地合其德,也就是能合道,古代讀書人一般還都有點預測功能,或者能看出點什麼東西來,但後來唐宋以後,明清以後的人就差多了。實際那東西應該是沒變的,您看古代修的廟都選非常好的地方。冬至晝短夜長,這個陰,從外表直接表現出來了,所以說陰極之至。當然物極必反,陰極之至的時候,陽氣就開始上升了。

冬至的時候太陽最南,所以日南至,太陽最往南,最南就是最低。那麼也是日短之至,就是白天最短的那個極點,至有到頭的意思,到頂點的意思。冬至還是日影長之至。

至有到來、到達的意思,那麼冬至也可以說冬天到了。一般的說起來,立冬,立是來了或是要來了。中國古代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像現在的北京已經偏北了,它要是割麥子得比河南晚半個多月。所以普遍以中原來說,立冬是冬天將要來臨,冬至就是冬天已經全面到來了。那麼冬至過後就數九了,越來越冷了。這是冬至名稱的由來。

冬至節最基本的名字是冬至,它的別名還有叫冬節,也叫長至節,也叫亞歲,跟新年區別。當然也有小年,大家知道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冬至也有小年的稱呼。還有叫賀冬,過去朝廷裡邊叫賀冬,官府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那麼官員之間、百姓之間,親朋好友都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叫拜冬。

3、冬至節的歷史

簡單的說一下冬至節的起源和由來。

冬至節在周秦時期就開始了,因為周朝的時候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就是十一月咱們說的子丑寅卯,現在咱們的夏曆以寅為首,為第一個月。寅為春天的第一個月,這個十一月應該是子月,十二月是丑,子丑寅卯,現在是以寅為一年第一個月的,過去是以子為第一個月,就是這個十一月。周秦時期以十一月為正月,冬至為歲首,一年的開始,也就是新年。

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因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起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那麼從君子的角度來說,陽氣開始增長,新的一年開始。

冬至作為節日源於漢代。漢武帝採用夏曆,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賀冬」儀式,官方放假,官場互賀「拜冬」。所以說在漢朝冬至這個節氣正式成為節日。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也是一個新年,亞歲相當於小年。

冬至節到了唐宋就比較的興盛了。大家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大唐達到鼎盛,很多的節日也都是源於漢朝和唐宋時期。皇帝冬至祭天祀祖,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向父母尊長祭拜。

那麼明清一直沿襲著冬至郊外,皇帝進行祭天大典。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互相投刺祝賀。現在說就跟賀年卡似的,互相的祝賀。袁世凱還曾經祭過天,今天還留有照片,他當了幾十天皇帝嘛,過去只有天子才能夠祭天。

4、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節的習俗,首先一個就是祭天,天子要祭天。天子敬天;老百姓敬皇上,敬祖先,敬家裡邊的尊長和父母。

其次就是防寒進補,那麼天子祭天是一個神聖的日子,但在老百姓這來說呢就是吃了,也是一份美好。因為冬天嘛,天氣冷了,古代人防寒,吃一些補的食品,當然咱們大家知道吃餃子,吃餛飩,吃湯糰,吃糕,吃紅豆飯,吃狗肉羊肉。

還有就是九九消寒活動,咱們說有消寒的宴飲,還有填消寒圖,消寒對聯。因為寒冬漫長,過去農業社會過冬就不需要干好多活了,閒下來了,漫漫長夜又寒又冷,那麼就有一些消遣、娛樂的消寒活動。

這些風俗至今在大陸除了吃餃子,其他的基本消亡了,但寶島台灣還保留著不少。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