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韓干畫馬及其他

鄭重


【正見網2015年06月10日】

韓干擅長畫馬。有人到他的畫室去看,發現他身子仆伏於地,作馬的形狀,聚精會神地思考。從繪畫道理來講,或許應該這樣。作詩、寫文章,也必須這樣作,才能作得好。

例如史達祖詠燕,差不多做到了形神兼備。再如姜夔詠蟋蟀:“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聲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又云:“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如砧杵?”這些詞句,對蟋蟀的描寫,也很細緻。蟋蟀無可說的了,就說聽蟋蟀鳴的人,這正是姚鉉所說的:“寫水不應當僅限於說水,而應當說水的前後左右。”

從韓干畫馬,談到史邦卿詠燕、姜白石詠蟋蟀,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即文學家需要對所描寫的對像,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和設身處地的體驗。

韓干是畫馬能手,他很注意對馬的觀察。唐玄宗命他學陳閎,他說: “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因此,他畫馬擺脫了古來“螭體龍形”的陳舊畫法,如實地反映出馬的真實神態。

史邦卿詠燕,從舊巢的塵冷,寫到乳燕的軟語柔聲以及學飛時,毛羽參差不齊的樣子,進一步寫到快拂花梢,分開紅影,貼地爭飛,紅樓歸晚。真是極妍盡態,形神俱似。如果沒有對春燕的細緻觀察,是寫不出來的。

姜夔詠蟋蟀,把蟋蟀的哀音、思婦的愁懷和詩人的傷感,交織在一起來寫,如泣如訴,一片哀怨之聲。該詞前的小序說:“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於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從這一小序得知,作者有身臨其境的觀察和體驗,所以才寫得如此真切。

總之,對生活進行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這是進行文藝創作的基礎。正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