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7年01月12日】
一、“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有一次,蔡威公(人名)忽然關起家門來,放聲痛哭,連續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流出血來了。
鄰居有人聽到哭聲,覺得很奇怪,問道:“你為甚麼哭得這麼悲痛呢?”
威公說:“蔡國國家快亡了,沒救了!”
鄰人問:“怎麼說呢?”
威公說:“我聽說重病將死的人,再好的醫生都救不了;國家快滅亡了,什麼樣的計謀,也阻止不了。我幾次勸諫君王,君王完全不聽,所以我知道國家快亡了,沒救了。”
鄰人聽了威公的話,就全家搬到楚國去了。
過了幾年,楚王果然出兵滅了蔡國。此時,威公的鄰人,在楚軍中當上了帶兵的小將官,鄰人見楚兵抓了很多蔡國的俘虜,便關心地來查問:可有以前的親戚朋友?無意中,卻看到威公也置身在俘虜群中。
鄰人問威公:“你不是早知道蔡國會滅亡嗎?怎麼還落到這個下場?”
威公嘆了一口氣,說:“是啊!但我會成為俘虜,也是活該的。我聽說,言詞只是行為的奴隸,行為才是言語的主人!我說的話,你卻能化為行動。所以今天你成了主人,我成了奴隸。說來,這不是也很合理嗎?”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既然是已經感到邪惡、腐敗透頂的主子,為甚麼不遠離避禍呢?
二、“你想這合理嗎?”
魏文侯每次和段干木見面談話,總是從頭到尾,恭恭敬敬站著,再疲倦也不敢稍有懈怠。但和翟黃說話,則大列列地靠坐著,姿態非常隨便。
翟黃以為自己貴為國相,而禮遇卻還不及一個平民,非常不高興。
魏文侯解釋說:“段干木這個人,我給他官位,他不要;我給他財富,他也不收。所以我對他恭敬有加!你就不同了:你想當官,我就封你為國相;你想要財富,我就給你發上卿的薪水。你既然官也有了,錢也有了,還希望我對你恭敬有禮。您想這合理嗎?”
三、也有道理!
楊朱去見魏王,自稱:“治理天下,就像翻轉個手掌一樣容易。”
魏王說:“聽說先生您家裡只有一妻一妾,都還無法擺平;只有三畝大小的田地,也無法好好耕作。你剛才的話,是不是太誇口了呢?”
楊朱說:“確實我家裡有點問題。但您知道牧羊這件事吧?上百隻羊一起放牧,只要有個小小年紀的牧童來趕,要它們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如果您讓堯牽一隻羊,舜 在後頭,拿棍子來趕趕看,管保是手忙腳亂。所以說,能吞下整艘船的大魚,是不會游在淺水裡;沖天而飛的大鵬鳥,是不肯停留在小小的沼澤裡。這是為甚麼?因為它們太大了,心志太遙遠了!能治理天下的,不一定就能治理其家,能成就大功勳的,不一定能從小處去要求。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魏王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
(均據西漢劉向《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