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本是同根生(二) 談孔子修煉的一生

鵠章(台灣)


【正見網2002年05月31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

天象變化,歷史的安排,二千五百年前人類社會已經開始出現道德淪喪、敗壞的現象,西方希臘文明進入衰亡的後期;在東方的中國正處於政治上長期分裂紛亂,思想上出現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東土卻降生老子與孔子。這一覺一聖維繫了這地區的人們思想與物質不致不成比例地敗壞,為往後眾生中土結緣奠下穩定基礎。「孔子給人留下了一個做人的辦法,中庸思想。老子講的是修煉的方法。而實際上,中國人把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合在一起。」 (《轉法輪(卷二)》「不修道已在道中」) 所以儒道思想已經為中土的眾生起著宗教本質上的作用,「其實宗教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真正使那些不錯的能修煉上去的人得道;再一個就是能夠使人類社會的道德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轉法輪(卷二)》「在大嶼山講法」) 同時,降生於印度的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於三個世紀後陸續流傳入中國,這時的漢王朝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往後道家以儒家思想在人世間的型式,完整的佛、道二家生根於中土,為當今洪傳宇宙大法鋪妥了主舞台。這豈是偶然!

孔子的一生述而不作,只是刪詩書(詩經、尚書)、定禮樂(禮、樂經)、系易辭(易經)、著春秋,編纂六經。他過世後弟子們才將他平時言論摘要記錄下來,名為《論語》。《論語》「為政篇」中這段孔子一生自述,意思是說孔子十五歲開始立志為學,三十而能「立」,立就是不動,為學做人處事的道理確立了,顯然仍難免有時疑惑,也就是說偶爾會出現搖擺情況。四十歲才達到不惑狀態,對人事萬物因果瞭然於胸,這已經是修煉人的初步狀態。再過十年的歷煉,孔子才恍然大悟生命的意義,所謂「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為何生而為人,體悟返本歸真的天賦使命,這不就是十足的修煉人!所以孔子才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道生命意義的人是稱不上有德行的。「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難怪要苦相鬥造業一生而不自知。六十歲的孔子儼然修道有成,能「聽而不聞━━難亂其心」(《洪吟》「道中」),任何寵辱褒貶皆能耳順心不動。孔子七十二歲辭世,生命最後二年,他的「念」能隨心轉,不超出修煉人的規範,是修煉境界的體現。孔子在易經繫辭記述「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這就是修煉人達純淨狀態功能的體現,所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其實是遙視、宿命通功能的體現,不是形容博學。象繫辭中「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暗露了修煉者元神突破空間、遁入另外時空的景象,所以古人能日行千裡,甚至象飛碟穿越時空,移念就抵達。孔子很懊悔自己太晚懂修煉(學易),他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可見孔子五十多歲以後才真正懂修煉,如果早幾年,五十歲就懂修煉,可以少走錯路,早點得道圓滿。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老彭。」

常人學者以為孔子注釋易經是搞迷信,但是修煉人知道這個信,不是迷信,而是「真」信,孔子內心真正卻是想向老子、彭祖看齊。老子與八百歲的彭祖都是修道人,這說明了「……儒教修煉到了極高層次上,它是歸為道家的;……」(《轉法輪》第五講)。從修煉的角度看,孔子雖非下世傳法度人的覺者,但是他在人世以卓越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再成為修煉者,走完修煉的一生。就像今天大法弟子能從各行各業、各種領域得法、證實法成為修煉人,這才是人類生命完美的典範,這才是足以讚頌,這是留給未來的。未來的人類社會,人們也會從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發覺宇宙的真實、發現生命的實相,踏上返本歸真的路!

個人體悟,敬請不吝指正。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072

( WORD文件格式 | PDF文件格式 )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