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關於龍的記載:移龍入淮水

史然 整理


【正見網2003年08月17日】

唐開元年間,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史齊浣,因為徐城水情險急,奏請朝庭同意掘開十八裡河,將河水引入青水,以排除長淮一帶的水險。那河被州縣分工開掘。

亳州真源縣縣令崔延掉集合縣府人等,掘開幾千步,挖到一個龍堂。剛挖開的時候以為是古墓,但是樣子很象新建的,裡面很潔淨。往四處一看,此壁下有一條五色的龍蟄伏在那裡,一丈多長,頭邊有五六條鯉魚,魚各一尺多長。還有兩隻靈龜,各長一尺二寸,眼長九分,就像平常的龜。崔延掉把這事報告給開河御史鄔元昌,鄔元昌又上報給齊浣。

齊浣命他們把龍移入淮水,把龜放入汴水。崔延掉把龍和魚運出二百多裡,到了淮水岸邊,河裡的幾百萬條白魚跳躍著向龍奔來,水都沸騰了。龍進入淮水之後往上噴水,雲霧朦朧昏暗,就看不見它了。

鄔元昌派人用網把龜送到宋地,路上遇到水泊,大龜屢次伸著脖子向著水,那人可憐它,就把它暫時放到水裡。水面只幾尺寬,深不過五寸,但是大龜不知怎麼就不見了。把水淘幹了找它,也沒有找到,白送了一趟龜。

(出《廣異記》)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863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