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4月18日】
一、面對皇帝,仗義直言,正氣凜然!
戰國時期,楚平王的太子建,聘下秦哀公的長妹孟贏為妻。不久,楚平王聽說:孟贏是一位絕代佳人,便將她納入自己宮中,而從隨嫁的肅媵女中,另選一個美女,充做孟贏,配給太子建。
楚平王擔心事情敗露,不堪收拾。便將太子建,派出去鎮守城父(地名),命奮揚(人名)去保護太子,並在臨行時,囑咐奮揚:「(你應該)事太子如事寡人!」
楚平王得到孟贏以後,生下一子,便欲除掉太子建,而另立孟贏所生之子為太子,以接任王位。為了除掉太子建,楚平王以太子建「興兵謀反」為罪名,密令奮揚「殺太子,受上賞;縱太子,當死!」可是,奮揚一得到密令,便告知太子建,並安排太子建,速逃!
然後,奮揚自縛,去見楚平王,奏曰:「太子逃矣,臣來請罪!」
楚平王聽後大怒,問道:「話出我口,入於爾耳。誰告建知(是誰告訴太子建知道的)?」
奮揚並不迴避,直奏曰:「臣實告之。」一句話,把楚平王氣得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揮刀殺死奮揚,厲聲喝道:「爾即自縱太子,又敢來見寡人,不畏罪乎?」
奮揚所處險境,如虎口之兔,決無生還之望。但奮揚畢竟是一代英才,有勇,有謀,有舌!豈肯引頸就戮?於是,他仗義直言道:「臣去城父時,大王命我『事太子如事寡人』!是臣奉先前之命,救太子如救大王,無罪何怕?如大王責備不遵後來之命,罪我而殺之,我為救太子而挨殺,死而光榮。光榮之死,又有何怕?何況太子沒有反狀,我沒有屈殺無罪之人,即使我被無罪殺死,死不愧心,又何懼哉?太子無罪逃生,勝我之生。我死甘心,又何怕?」
一席話,終於使楚平王感動,說:「奮揚雖違命,然則忠言可嘉!」遂舍之不殺,仍為城父司馬。
【點評】
奮揚不逃,而回奏楚平王,這是驅焰赴勢的膽小鬼所不能想像的!但僅有此,還不行。面對暴跳如雷的楚平王,自已身處絕境,卻面不改色,據理申辯,緊承楚平王問話「不畏罪乎」?他連珠炮般說出幾個「不怕」來,這與他非凡的思維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與應變能力,是分不開的。他的仗義直言,終於打動了楚平王的惻隱之心,使之恢復了良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卑鄙,從愧悔之中,認識到奮揚的忠言可嘉,而赦之不殺。
在皇帝面前,一個平凡的下臣,只有具備仗義直言的高風亮節,才能鎮定自若,臨危不懼,化險為夷,正氣凜然。
二、太守冒險,誠心惠濟峒族百姓
明孝宗時,孔鏞被任命為田州太守,到任才三天,州內的軍隊,被朝廷全部調到他處。而峒族人,突然進犯州城。眾人提議關起城門來守城,孔鏞說:「這是個孤立的城池,內部又空虛,守城能支持幾天呢?只有因勢利導,用朝廷的恩威,去曉諭他們,或許他們會解圍而去。」於是,孔鏞獨自一人,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峒族人居住的地方。
孔鏞坐在屋子中央,峒族首領問:「孔鏞是誰?」孔鏞說:「我就是孔太守。」孔鏞又對大家說:「我本知你們是良民,但由於饑寒所迫,才聚集在這裡,苟且求得免於餓死。前任官員,不體諒你們,動不動就用軍隊來鎮壓,想把你們剿盡殺絕。我現在奉朝廷的命令,來做你們的父母官,我把你們看成是我的晚輩,怎麼會忍心殺害你們呢?你們如果真能聽從我的話,我將寬恕你們的罪過。你們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糧食、布匹發給你們,你們以後,就不要再出來搶掠了。而如果不聽從我的話,你們可以殺掉我,我現在一個人到這裡,來勸說你們,我不計個人安危。但是,你們如果殺掉我,接著就會有官兵向你們興師問罪,一切後果,就由你們承擔了。」
在場的峒族人,都被孔太守的膽量和說服教育,所感動,他們講:「要是真的像您說的那樣體恤我們,在您任太守期間,我們絕不再騷擾進犯州城。」
孔鏞說:「我一語已定,你們不必多疑!」眾人再次拜謝。
孔鏞住了一晚,第二天,孔鏞組織若干峒族人,同自己一起,回到州城,他送給峒族人許多糧食、布匹。峒族人道謝而歸。後來,峒族人就不再做擾民的事了。
【點評】
孔鏞獨自一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和峒族人交涉。表現了父母官對百姓的關懷。他以真誠愛民之心,換得了峒族人民的信任,說:「要是真的像縫說的那樣體恤我們,在您任太守期間,我們絕不再騷擾進犯州城。」話出肺腑,感人至深!消除了對方的敵對情緒,緩和了當時尖銳的矛盾。使得大家和睦相處,安居樂業。
(均據清代《淵鑒類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