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創作:護法圖

天外客


【正見網2019年05月30日】

此圖名曰《護法圖》,紙本水墨重彩淡設色,尺寸149.7cm*79cm,去歲夏月所作。

作畫如作文,理性創作往往立意在先,筆墨布局伺其後也。原始動機出於想要畫一幅動態感強,能展現力量或張力的作品,因為這一類型的作品在中國畫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而在西方繪畫中卻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宗教繪畫中的那些表現神與天國的作品,充滿情節性的構圖以及背景中層次豐富的渲染,使得作品的外在表現力很強、視覺效果也很逼真,所以很容易能夠衝擊人的表面,進而觸及到人的內心。而中國畫的表現往往不在於過分強調觸動人的表面感官,當把所要表現的物象一半放在「寫意」的時候,意境也就變的委婉了,內涵也很含蓄了,欣賞起來也就自然需要慢慢去品味,內涵的展現也隨著觀賞者的思想和心境的變化逐漸顯現。同時中國畫在創作上也不太講究背景的渲染,這也造成外在表現力上不及西畫那樣能夠直接打動人的表面,換句話說,中國畫的表現形式使其對觀賞者的要求比西畫高,至少需要觀賞者了解中國畫的這些特點,觀賞者才能、才願意接受中國畫所展現的背後內涵。如何能夠使中國畫在表面的視覺效果也能像西畫那樣,而又不失去自身的特點呢?由於受到《神韻音樂》的啟發,聯想到如果以傳統中國畫的韻味為基礎,結合西方繪畫的背景渲染所營造的表現力,再加上正法修煉中的洪大內涵,會不會震撼人心呢?

有了以上初步想法後,剩下的就是選材的問題了。一直想要表現一幅正邪交戰的激烈景象的畫面,但是這些內容目前在大陸的環境下是不適合直接表現的,所以就選了一個「曲意式」的構思,委婉的表達內涵。對於邪惡的角色選取,首先想到的形像就是赤龍,中共在低層另外空間的顯像就是赤龍的形像。而大鵬雕正好是龍與蛇的克星,且大鵬雕在佛教故事中又是如來佛的護法,這正好能借喻今天大法弟子在人間護法的內涵,於是大鵬擊赤龍的構思就漸漸成型了。

一幅畫的創作,構圖很重要,這個環節關係到作品的成敗,也能反映作者的創作功力。要想做到很好的突出主題內涵,那麼作品中主體人或物的位置就需要經營好。在本幅作品中,根據正與邪的定位,當然要將正面主角放在畫心最突出的位置,使觀者第一眼見到的就是大鵬。大鵬代表來自神的正義力量,因此大鵬的背後是穿透低層黑雲的佛光。內涵上該這樣表現,藝術表現上也該這樣表現,如此才能將主體襯托的更加明亮突出,這樣從表面構圖到內涵展現就貫通了。那赤龍自然是處理在慘澹黑雲之中了,因為負面因素所釋放的場就是黑的。赤龍的顏色也在創作中被弱化了,紅色的使用只是點到為止。因為過於鮮艷的紅色容易跳躍,很可能會把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赤龍那裡,這樣赤龍就要喧賓奪主了,所以對赤龍紅色有意的弱化了。這樣也更容易使赤龍容入於黑色雲霧的背景中,更加襯托大鵬雕的主體性!

為了體現大鵬雕的力量勝過赤龍,所以首先在體積上就要大過於赤龍,讓人在視覺與心理上產生正義感和理所當然的邪不壓正的信心,也就是在觀者心裡取得合理性。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往往在於為了要表達的內涵,從而可以有一定的藝術加工空間。比如將大鵬的利爪有意粗壯化,其實現實中的鷹爪並沒有那麼粗壯。這是為了展現大鵬置赤龍於死地的那一瞬間,在爪子上能夠展現出壓倒性的力量感。雖然在物理上不合理,可是會在人的心理上覺得合理,人會覺得本來就應該是那樣的。如果用僵化的思維去找實物對照就體現不出藝術創作中的妙處了。不但在物理結構上可以這樣去略加改造(當然不能過度改造,那樣就會失去真實性,只要在合理的範圍裡改造都是沒問題的),在動品中,有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表情來,使其內心情緒能夠展現在外表。就像這幅畫上表現的那樣,神鵰的銳利眼神和赤龍被擒的那一瞬間的恐懼神色,都表現的非常生動,這也是作品中最出色和作者最得意之處,這個表現也很有戲劇性。其實什麼是「寫意」?它的其中一層含義就是寫其生動之意,可不是近代以來的為了簡略而簡略的所謂「大寫意」。何為生動?大白話就是畫活了,能把自然界中的動品植類也能描寫出如人一樣的情感。有些東西表現的生動不生動,可不是由表面工細或者粗簡的表現形式決定的,它是靠表現「準確」來實現的。不同的事物,質感不同、物性不同、狀態不同,要把這些「不同」準確合理的表現出來,是需要有一定水平的。不但要筆墨功夫好,還要心性境界高。過去佛教中講六道輪迴,不管是人、動物、植物等,真正的生命是元神,而不是表面物質身體!如果人的元神不在了,表面的身體就是行屍走肉。其實中國傳統繪畫一直講究內涵、內在,就是指的這個。所謂傳神就是能把一個生命的內在本質畫出來,不管他是什麼生命形態。能準確的畫到事物的內在才是高明的,否則就只是會做標本的畫工了。雖然表面畫得很像,可是總是讓人覺得不像,而且還容易流於技法表現的程式化中。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