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清風


【正見網2019年09月16日】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是蘇軾的名篇佳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歷代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裡想從修煉的角度來探討這首詞。

我們知道蘇軾也是一位修煉人,所以這首詞裡真正透露和表達的是對返本歸真的嚮往和一時難以割捨常人之情的遺憾和自我安慰。

前面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蘇軾明白的一面對在高層空間自己真正的家的思念,離開家多少萬年了,不知那裡的亭台樓閣和眾生怎麼樣了,這裡的明月替代了自己真正的家,常人從字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以為就是指的月亮。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就很明顯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夠返回去,但自己修煉的層次不夠回不去只好安慰自己,修煉是嚴肅的,差一點都不行,心性不到位哪怕真的把你推上去也是呆不住的。

後面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寫的是景,同時也是情,寫出了對不能和親人團聚的遺憾,文字的技巧很高超,而從修煉的角度明顯看出作者對親情的執著沒有放下,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就同樣是對此的自我安慰了。

有這個肉身,有謎了的眼睛,對情的執著就難以割捨,無法達到生命的大自在,人在其中感覺不出來,為其所困,或喜或悲,有萬千感受,詩詞是表達這些感受的一種載體,作為常人當然沒有什麼錯,而人間終究不是真正的家,真正修煉最終跳出來才能感受生命真正的美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