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賞析

鄧英士


【正見網2019年10月31日】

1    概述

《漁舟唱晚》是一首經典的古箏名曲,非常適合於古箏演奏,也是學習古箏的練習曲。我偶然學習古箏,反覆演奏《漁舟唱晚》,嘗試理解每個音符的意義。現將我的理解撰寫成文,期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    曲譜

《漁舟唱晚》有多個曲譜,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列舉了這個版本,主要是它的排版比較簡練。

2.1    版本一

3    樂曲分析

3.1    水面

 「嘣」的一聲,大魚兒跳出水面,視角由遠及近,小魚間或跳躍,湖面恢復平靜。

3.2    漁者

 歌聲響起,漁翁坐船,怡然自得,飲酒三杯。

3.3    起船


 
(酒足飯飽,)搖櫓起船,高官厚爵不如捕魚自在?

 
歌聲再起,不爭名利樂逍遙。

3.4    尋魚


 
(到哪地方撒網呢?)輕搖櫓,慢尋魚。

搖櫓途中,聞魚戲水,慢轉回身,識得魚處。

3.5    逐魚


 
搖槳,駕船,慢慢靠近魚處。

3.6    持網


 停船,小心翼翼準備漁網。

3.7    撒網


 
撒網瞄準,作勢,撒網在空,漁網從空中落水,墜子帶動漁網,下沉。

3.8    敲梆子


 等待漁網沉底。也許吆喝,也許敲梆子,也許是網沉底的過程。
為了增加捕魚的成功率,撒網之後,有時漁民會在四周搖船,或者敲梆子,增加魚兒的恐慌,一旦魚兒四處亂竄,很容易撞上被埋伏的漁網上。

3.9    收網


 
宣明的節奏,非常相似收網的動作。間或,網中有魚蹦跳?
有的版本,此處重複,稍有變化。重複兩次較合情理。收網時,時有時無,沒有大魚也許會灰心喪氣,情緒逐漸低沉;一旦發現收穫又會充滿激情。

3.10    回歸之舟
 

搖櫓回家,邊搖邊唱。(看來收成不錯,否則也不至於晚歸。)

3.11    停船上岸


   
漸到船鋪,停船靠岸。

3.12    徒步回家


徒步回家,步伐整齊,堅定向前,卻沒有遲疑回望。也許邊走邊唱。
離水不遠,六、七步就回到了家。

3.13    登門入室


 
緩步柴扉,開門,咯吱一聲,登門入室。

4    曲意分析

4.1    孤人

從曲之起,以及曲之尾,可以看出是,孤人筏舟,悠閒自得。沒有多人同行捕魚。

4.2    回歸

回歸是非常單一的。
沒有狗叫,貓叫,也沒有雞鳴。沒有村落,難道是獨居一隅?
甚至沒有夫人的迎接,子女的期盼。抑或是獨身?
漁者外出,門是鎖著的,或者是掩蔽的。
回來了,也無須敲門,也許漁者很清楚,又有誰給他開門呢?
門開了,人回來了,音樂結束了。

4.3    唱

在多個地方,似乎有唱的表現。

4.3.1    唱之何歌?

唱的是什麼歌?

也許從唱的,每個音節的第一個音符,可以揣測所唱之曲。
快樂?憂傷?悲憤?氣恨?
粗曠豪邁,憤世嫉俗?自得其樂,享受自然?

4.3.2    踏歌而回

歸途之中,也似乎在吟唱著回家。不煩人,不擾民?
歌聲沒有唱完,接著唱?
回家了,歌聲也停了。簡居陋室,不唱了。

4.4    捕魚地點

此曲描述的水域較大,非西湖可比。西湖筏舟,幾分鐘就可以越過水麵。也許是太湖可以比擬。

4.5    捕魚方式

從收網的那一段,明顯是節奏鮮明的,反覆的旋律,類似於收網的動作。
收網的動作的捕魚方式,有旋網捕魚,也有攔網捕魚。從收網的旋律上看,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但是從開始的環節看,前半部分,尋魚,搖櫓,撒網,後半部分收網。這通常是旋網捕魚的方式。
因為旋網捕魚,是根據魚兒出沒的情況,找好地點,撒一次網,收一次網;再找地點,撒一次網,再收一次網。一天要重複很多次,也就是找魚,撒網和收網是不斷重複的。但是樂曲,沒有多次重複捕魚的過程。

在江浙皖水鄉,旋網是很常見的。

4.6    漁者

漁者是什麼人?
曲目的最後回到1音,相當於宮音。
起調是3音,相當於角音。神龍隱於江湖?

隋朝末年,楊廣南巡,譜樂沒有回到宮音,當時有樂師彈奏曲子後感到不妙,覺得此次楊廣巡遊天下,凶多吉少。果然楊廣死於途中。
漁者捕魚,最終回到宮音。可是回歸的卻是單調,簡陋,沒有絲毫的繁華,也沒有正常家庭的歡樂和喧鬧。
那麼漁者是獨身?
一個成年人,沒有婚姻家庭?
愛喝酒,卻沒有絲毫的世俗的羈絆。

4.7    作曲者

一般漁者不會作曲,作曲者也不會簡單的欣賞漁父。
也許漁者是個隱士,看淡了王室的爭鬥,厭倦了官場的勾心鬥角;也許皇宮爭鬥失敗,被迫拋棄了世間的榮華富貴,隱身於山水之間。悠然作歌,嘲笑那些爭名奪利之徒?也許是錯失時機,悔之晚矣,落得水遠之地,安知禍福?
漁舟唱晚,是捕魚回歸之晚,還是錯失時機之晚?這也許和作曲者身份有關。不過,有水有魚有美景,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即便是錯失了皇權富貴,功名利祿,也是慶幸的事,怎能不唱呢?

5    版本比較

漁舟唱晚,有許多版本。各個版本,基本上保持原節奏,旋律。在諸多細節的處理上,有一些不同。略舉幾例,簡單說明。

5.1    開篇
5.1.1    版本一


 
沒有停頓。

5.1.2    版本二


 
有停頓。

有停頓可能比較好。開始時,湖面大,並不知道魚兒會從哪裡躍起,只能夠循聲判斷,從遠到近,更合乎情理。

5.2    把酒三杯
5.2.1    版本一


 
5.2.2    版本二

此處版本二,1,2,3都是合奏比較好。
顯示飲酒的豪邁,咕噥三口,喝下肚腸。

5.3    尾聲

尾聲,覺得下面,是不是更好?
 
不需要高低音合奏,因為是單人回家,獨處一室,寂靜寥落,沒有迴響。

6    後記

有個故事,孔子時代,師曠是當時最著名的樂師,孔子學琴,從師於師曠。師曠給了他一首曲子,並沒有告訴他那首曲子的名字,其實師曠也忘記了它的名字。孔子反覆練習了三個月,不願間斷,終於悟出曲子的意義,是描述文王的。

當孔子將自己理解的意思告訴師曠的時候,師曠才想起來,自己的師父曾經告訴過他,這首曲子原來有名字,叫《文王操》。

孔子僅僅是初學樂曲,居然在某方面,能夠超越於一代樂師,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樂者善於演奏,精通於各種旋律,以及各種複雜的演奏的技巧,卻並不能夠明白樂曲的真正所指。

兩千多年前,孔子時代的樂師們尚且如此,何況今天末法時期的音樂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