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0年12月03日】
音頻:醫山夜話(22)醫德(二)不記宿怨 受污不辯
作者:李德孚/靜遠
主播:新宇音
音頻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link As...)。
朋友你好,歡迎收聽《醫山夜話》。今天的節目我們來接續上一期的話題——醫德。
中國歷代名家都認為醫學是仁術,對病者要關心、體貼,做到竭誠盡智,全力救治。大醫學家孫思邈主張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就是說不分親疏貴賤,把所有的病人都當做自己的至親好友看待。當醫生的應該摒棄一切私心雜念,不問年齡老少、容貌美醜、聰明愚蠢、屬於哪個民族以及性格特點等等,都要精誠診治。
說到治病不分生熟親疏,即使是有宿怨舊恨的人家,也不能拒絕診治。這裡有一個小故事講給您聽:
明代著名兒科醫家萬全,有一個冤家叫胡元溪,胡元溪有個四歲的兒子咳嗽、吐血,遍訪名醫,百治不愈。無可奈何,只好來求萬全。萬全不記宿怨,立即去病家診察。經過確診以後,便誠懇地對胡元溪說,這個病一個月能治好。於是萬全立即處方治療,服藥五劑以後,咳嗽減了七分,口鼻之血止住了。這本來是好開端,不料胡元溪卻嫌孩子病好得太慢,而且總是疑心,認為萬全與自己有過嫌隙,不一定會用心,便決定換請別的醫生,於是又請了另一名醫生萬紹來給兒子治病。
按理說,萬全完全可以撒手不管。當有人勸說他離去時,萬全卻說:胡元溪只有這一個兒子,除了我,別人是治不好的。我走之後,他不會再請我了,耽誤了這孩子的病,雖不是我殺的,也有我的過錯。這樣,我先看一看萬紹用的藥方,如果用之有理,我就走。如果用錯了藥,我要阻止他,實在阻止不了,我再離開也不遲。
看了萬紹新開的處方後,萬全認為藥不對症,服了有危險。於是誠懇地勸阻說:「患兒肺升不降,肺散不收,怎麼能用防風,百部這兩種藥呢?」萬紹卻拒不採納,反而強辯說:「防風,百部是治咳嗽的神藥。」胡元溪也在一旁附和說,「他這是秘方。」萬全十分嚴肅地說:「我為這個孩子擔憂,不是對你有妒嫉之心。」
萬全不忍見死不救,臨走之前,又再次來看患兒,撫摸著他的頭說:「少吃點兒,可憐疾病再發時可怎麼辦呢?」說完,不辭而退。
果然不出所料,患兒服了萬紹的藥,才一小杯,咳嗽再次發作,呼吸急促,又像以前一樣吐血。孩子哭泣著說:「我吃萬先生的藥好些了,父親卻請這個人來,要毒殺我!」就這樣,病情急轉直下,眼看要有生命有危險。
胡元溪的妻子悲憤不已,責罵丈夫。胡元溪也開始後悔了。只好負疚再次來請萬全。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萬全並不記較,只是誠懇地勸告說:「早聽我的話,就不會這樣了。如果要我調治,一定要先去掉嫌疑之心,這事全交給我吧,以一月為期。」結果,只花了十七天的時間,萬全就把患兒治好了。
朋友,這裡是《醫山夜話》。剛才我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內心深受感動。這樣的高德,在今天的人世間是難能可貴的。對比中國當今醫界的醫德,不用我說,您自然會有感嘆。
對於一個醫生來說,重視醫德修養,尊重職業道德,忠於職守,虔誠為病人診治應該是有一個道德標準的。古代醫家擇徒授藝,都要挑選心誠意專的人。即使是名醫的子孫,也不一定都能繼承家學。剛才故事中的醫學家萬全,共有十個兒子,沒有一個能繼承父業的。清代名家葉天士在臨終前,諄諄告誡他的兒子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書萬卷,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鉺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清史稿·葉桂傳》)這段話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古人說「夫認為,醫生這個職業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古語說:「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下面再講一個古代故事。
故事說的是一位精通醫術、樂善好施的魏老先生。上門求醫的人,不論貧富,他都盡心治療,不圖回謝;對那些十分貧困的病人,反而贈錢送藥;遇到遠鄉來城求醫的人,一定先讓喝點粥或吃些餅,吃完,才開始診脈。他說:「這是因為走了遠路,加上飢餓,血脈多有紊亂。我讓他們先吃點東西,稍稍休息一下,脈才能安定下來。」
有一次魏老先生被請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枕頭旁丟失了十兩銀子,他的兒子聽了讒言,懷疑是先生拿了,但又不敢當面問。有人就教他拿一柱香去跪在先生門前。先生見了,奇怪地說:「這是為甚麼呀?」他回答說:「有樁疑難事,想問先生。怕先生見怪,不敢說。」先生說:「你說吧,不責怪你!」病家子才以實相告。
魏老先生把他請進密室,說:「確有此事,我是想暫時拿去以應急需,原打算明天複診時如數偷偷還回去。今天既然你問起了,可以馬上拿回去。請你千萬不要向外人說!」馬上如數給了他。
剛才病人兒子來先生門前跪香,大家都說先生一向謹慎高德,不應該誣陷有道德的人會有這麼骯髒的行為。等他們見到病人的兒子拿著銀子出來回去了,都異口同聲感嘆說:「人心之不可知,竟到如此地步!」於是七嘴八舌誹謗議論之聲四起。先生聽到之後,神態自若,毫不在意。
不久,病人痊癒。清理打掃床帳時,在褥墊下找到了銀子,才大驚而後悔說:「東西並沒有丟失,竟然陷害了一位德高的長者,這該怎麼辦!應該馬上去先生家,當著眾人面把錢還給他,不能再讓他抱不白之冤!」
於是父子倆一道來到先生寓所,仍然手奉燃香跪在門前。先生見了,笑著說:「今天這樣,又是為甚麼啊?」父子羞愧地說:「以前丟失的銀子,沒有丟,我們錯怪長者了,真是該死。今天來交還先生所給的銀子。小子無知,任憑先生打罵!」先生笑著把他們扶起來,說:「這有什麼關係?不要放在心上!」
病人的兒子問先生:「那一天我讒言污罪長者,為甚麼先生甘受污名而不說明,使我今天羞慚無地!今天既蒙先生寬懷,饒恕我們,是否能告訴我們,先生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生笑著說:「你父親與我是鄉親鄰裡,我素來知道他勤儉惜財。正在病中,聽說丟了十兩銀子,病情一定會加重,甚至會一病不起。因此我寧願受點委屈背上污名,使你父親知道失物找到,痛戚之心得以轉喜,病自然會好起來!」
聽到這裡,父子兩人都雙膝跪地,叩頭不止,說:「感謝先生厚德,不顧自己名聲被污而救活我的性命。願來世作犬馬以報大恩!」先生把父子二人請進家去,設酒款待,盡歡而散。
這一天,圍觀人多如牆一樣,都說長者的做為,確是眾人所猜測不透的。從此魏善人之名聲就傳開了。
能夠受污不辯,在眾目睽睽之下蒙受不白之冤而不動心,已經是難得了。但魏老先生此時心裡想的卻是誣衊他的人的病情,不惜自己名聲掃地,背負盜賊的罵名,而希望對方病情緩解。當對方感恩戴德時,自己卻謙遜有加,絲毫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只是當作做人的本份,理所應當這麼做的。
自古就有「德為福壽之本」、「仁者壽」的說法。行善積德、一心為人的魏老先生福報連連,而且福澤後代,他的兒子魏廉訪高中進士後,又做了某省的臬台。在老先生八十大壽時,又多次受皇上誥封,他的孫子也都顯貴。當時的人都說,上天對善人的施報,的確不假啊!
朋友,剛才您聽到的是《醫山夜話》。《醫山夜話》系列連播來自「法輪大法正見網」。這裡展示的是親身實踐「真、善、忍」宇宙真理的法輪大法修煉者對人體、生命、宇宙的正見,以及對人類正統文化和藝術的全新認識。如果您有興趣探索宇宙、生命和人體之迷,那麼就請您來這裡和我們一同用新思想、新思維了悟人生,找到生命的真相。
感謝您收聽《醫山夜話》,我們下次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