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薏苡明珠

天星 整理


【正見網2004年09月27日】

成語「薏苡明珠」、「薏苡之謗」與為漢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伏波將軍馬援的一段冤案有關。

據《後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奉令去南疆(今廣東、廣西等地)平定叛亂。馬援在交州時就常食用薏苡的種仁-薏米,認為它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薏苡是一味中藥,也可食用,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之功。南方的薏苡仁大而優,馬援在班師回朝時,就特意帶回了一車薏苡籽,準備用作種子來種植。由於薏苡籽實呈卵狀或球形,直徑5-7毫米,外包有似琺瑯質的硬殼,看上去確實有點像珍珠。朝中的一些權貴就認為馬援車中裝的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寶。由於馬援當時很受光武帝的重用,這般權貴們不敢有所動作。等到馬援死後,監軍梁松嫉賢妒能,就上書誣告馬援搜颳了大量的明珠寶物,歸為己有。漢光武帝竟然相信了這些不實之辭,龍顏大怒,傳旨追回馬援的「新息侯印」,使馬援的妻子馬夫人不敢報喪,偷偷的把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連以前賓客故人也不敢上馬家弔喪。

後世以「薏苡明珠」、「薏苡之謗」比喻忠良蒙冤被謗。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