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9月22日】
《世說新語·傷逝》中有一則故事:王戎的兒子萬子死了,山簡去探望他,王戎不勝悲傷。山簡勸慰他說:「只是一個懷抱中的嬰兒罷了,何至於悲痛到這個地步!」王戎說:「聖人不動情,最下等的人談不上有感情;感情最專注的,正是我們這一類人。」山簡很敬佩他的話,更加為他悲痛。
原文: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話大概說出了世間人的三種境界吧。聖人不為人世間的情感所動、左右,他是慈悲的,是超越於人類情感的更加純淨廣博的善良;一般世人為外物左右,或喜、或怒、或哀傷、或快樂……情感萬千,不一而足,這是人性使然。而最不好的那些人,他們以一種冷漠的姿態看待別人所遭遇的苦難、災禍,缺少情感,沒有同情,不辨是非,沒有正義,還自以為是超然物外的洒脫,對世間一切的看淡。
如果一個修煉人把「最下不及情」看成是一種「聖人忘情」的放下,那便是修煉的南轅北轍了,而所思所為終將與道漸行漸遠,所具備的品行也終將低於人下,只恐要錯失修煉的機緣而徒留傷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