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品自芳:女德系列之教子

蘭若


【正見網2022年11月05日】

前兩篇文章分享了女德系列的「修身」和「相夫」,今天一起來溫習一下古籍中對於一個良母的要求和教子的規範,來看看古人是如何秉坤儀之淑訓,著母德之徽音的吧。

大家(發音tai  gu,古代女子的尊稱)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又性習也,感善則善,感惡則惡,雖在胎養,豈無教乎!古者婦人妊子也,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惡色,耳不聽糜聲,口不出傲言,手不執邪器;夜則誦經書,朝則講禮樂。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過人,其胎教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於胎教的重視和要求其實遠勝於現代人。現代人的胎教只集中在智力的開發層面,而忽視了對還是胎兒的子女的德訓。古代的淑女本已經就承襲著非常嚴格的婦德教化,作為一個懷胎在身的婦人,相關的要求更加嚴格。為了子女出生以後的端正才德,懷胎婦人甚至都不可側臥,坐、立、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絲毫不敢怠慢,端身正色,時刻保持著自身的純淨。同時還伴之以經書、禮樂的修習。在子女還沒有出生前就始終為他們營造了一種純正的精神和物質氛圍。這樣的胎教要求對於現代人著實有些望塵莫及了。

甚至對於懷胎期間的飲食都有特別的要求,妊娠中很多婦人有偏食的毛病,突然變的特別喜歡吃某種食物,並誤認為是胎兒需要,故而堂而皇之的不忌口。在古代的中醫中講,要想生出的胎兒形貌端正且有智慧,有些食物是一定要戒掉的,比如愛食走獸之肉,小兒容易倔強,性不靈敏。愛吃飛禽之肉會導致胎兒日後浮躁狂妄。蔥姜蒜等渾濁味道的食物更會讓婦人生渾濁之氣,使小兒腦袋混沌。還有如嗜辣則會小兒多生胎毒,愛酸則骨氣不壯,嗜甜則多動不寧等等,上面的種種因果關係在現代科學中也得到過證實。比如美國的幼兒腦智力研究中心就曾經對有過腦傷的幼兒做過攝入糖分和不攝入糖分後行為的分組比較。結果是攝入西瓜的一組幼兒很快就變的不寧和躁動,而遠離糖分的一組卻非常安靜。現代人也都知道糖分攝取過度帶來的危害,由此看來中華傳統文化中孕育的深刻科學內涵比西方實證科學要早上幾千年呢。

在古代,有婦德的妊娠中的婦人們都會為了子女而品食清淡,飲食中絕對沒有極端的味道和放縱的口腹之慾的滿足。這樣一來,在母體中的胎兒就一直在一種溫良、恭簡、平和的狀態中成長,也就為日後的調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物質與精神同性的道理在古代胎教中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如果現代的年輕媽媽們知道了她們不能割捨的奶茶、香辣、烤肉、咖啡、冷飲和冰淇淋、臭豆腐、臭鱖魚會多麼傷害她們寶寶的智力和外形一定也會克制自己的慾望吧。還是那句感嘆:丟失了傳統文化的當下是多麼的可怕,沒有了傳統文化教化的現代人又是多麼的可憐!

由此又啟悟了我作為大法弟子對於師尊所要求的「食而不味,口斷執著。」 (李洪志師尊:《洪吟》〈道中〉)的更深一層理解,如果我們修成以後的身體內要包容無數生命的話,我們對於食物的選擇和自律是否有如古人的胎教?人間的口腹縱慾是否直接就影響了與我們有關的眾生的外貌和品行?同時他們的狀態(我們周圍的很多親人、同事、朋友都可能是我們「體內」(宇宙)的眾生)又反過來影響了我們。這也就解釋了我一直可以體察並無法解釋的為什麼我周圍的人的身體、外貌狀況隨著我自己的修煉狀況變化了。我自己面貌端正、親切祥和或修煉處於好的狀態時,周圍的人也會充滿了精氣神,而當自己修煉狀況不正常時,周圍的一切人也都看起來疲沓不堪。

當周圍人出現倔強、混沌、浮躁、不壯時,有沒有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縱口欲而導致的呢?縱口欲就是貪慾就是求安逸心就是尋求刺激討厭平和,更是耐不住寂寞,想通過口腹的滿足來打發無聊的時光或慰藉一下辛苦的自己,滿足心底裡那個私。有這樣的心性,反應到相貌上一定是善相無存。

傳統文化真是充滿玄機,師尊的大法實在是至簡至易又博大精深之極!一切好壞的走向真的就看我們的悟性和實修了。

言歸正傳,對於如何教子古訓中還有很多具體要求,比如:《女孝經》中的「母儀章」又曰:「夫為人母者,明其禮也。和之以恩愛,示之以嚴毅,動而合禮,言必有經。男子六歲教之數與方名,七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歲習之以小學,十歲以從師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必有業。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不登高,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財,立必正方;耳不傾聽,使男女有別;遠嫌避疑,不同巾櫛。女子七歲教之以四德,其母儀之道如此。」

這裡描述了非常具體的培養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要求。對於男孩子,六歲開始學習數學和方位等知識,七歲開始就要建立男女有別的概念,不同席,不同食,不共用洗漱用品。對於男孩子雖然不會要求恪守家中,但出去遊玩的場地要固定,外出和回來都首先要報告父母,長者坐的席位不可坐,長者行走的中間道路不可走,大門的中間不可站,不能爬高、不能接近深水處,不藏私房錢等等,可以說從動到靜,從學業到理財無所不包。樣樣有規矩,處處是要求。把個肆意妄為的人性負面因素約束的無處藏身。

總結下來,古人教子離不開「德」與「慈」。「德」的約束裡有義有遜有勤有儉,男女都一樣,一切以「德」為本。男孩子要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準則。女孩子則要修好「女德」,成就相夫、教子、孝親和戚的綜合本領。

古人認為教女之道猶甚於男,女子的培養和教育直接影響著未來的家庭裡妻子、母親的培養。教育女孩子都要從她小的時候就賦之以慈愛和嚴恪。要「導之以德義、養之以廉遜、率之以勤儉、本之以慈愛、臨之以嚴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 (《內訓》)

古訓中不僅明確了各種如何做,還對教育女孩子提出了種種「不可做」:《女論語》中有云:

「莫縱嬌痴,恐他啼怒。
莫從跳梁,恐他輕侮。
莫縱歌詞,恐他淫污。
莫縱遊行,恐他惡事。
堪笑今人,不能為主。
男不知書,聽其弄齒。
鬥鬧貪杯,謳歌習舞。
官府不憂,家鄉不顧。
女不知禮,強梁言語。
不識尊卑,不能針指。
辱及尊親,有玷父母。
如此之人,養豬養鼠。」

通俗的說就是如果女兒不賢,都是做娘的憐惜縱容之過。所以不可放縱她嬌痴,恐她日後養成無故啼哭忿怒的性情。不可養成她頂撞之習以免日後對公婆不敬對丈夫輕辱。不可放縱女兒聽歌唱曲,恐她生了淫污之心。更不可放縱她四處遊歷,以免她做出邪惡事情。這些「不可」們真的值得我們這些做母親的借鑑。自己女兒的多少矯情不都是來自於上面的我們的種種特許嗎?對於女孩子,養不教實在是母之過也!

《女范捷録》中說「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氣像父,性氣像母。上古賢明之女有娠,胎教之方必慎。故母儀先於父訓,慈教嚴於義方。」是古人對於教子尤其教育女孩子的最好總結。

細細品讀上面的古訓,加上作為修煉人的思考,真的會有意外的所得。對於自身的修煉也會是一個很有益處的對照。

好了,這期就到這裡,之後的最後一期將與大家分享女德系列之孝親與和戚。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