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雁門關」

易文


【正見網2022年11月27日】

在眾多的軍事關口中,有十大關被史界評為著名關口,由於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載入史籍。其中有六大關分布在萬裡長城的邊戍要塞,分別是: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紫荊關、雁門關和嘉峪關。

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後人稱雄關,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巍峨險峻,山岩峭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在朝代更替中,雁門關好似一位歷經滄桑的守衛者。在烽火連天血與淚的大小戰役中,身負重任,護衛中原防禦蠻夷之侵。它跨越千年,演義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悲壯之曲。

唐代大詩人李賀的一首《雁門太守行》,不僅給雁門關增添了無盡的悲壯豪邁,又令此關響徹古今,備受後人矚目。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
    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關的地理位置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雄關依山傍險,山巒起伏。東走平型關、紫荊關、 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

保衛中原的重要門戶

在戰國時期,趙國為了防禦蠻夷的襲擾,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給兵士配備胡服騎射提高了作戰能力,並修築雁門關,加強它的防禦能力,之後又親率大軍出雁門關直擊蠻夷,獲得全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江山千秋萬代,深謀遠慮的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裡長城。

漢武帝時,匈奴不斷侵犯中原,為了大漢子民不被外蠻侵擾,雄才大略的武帝,下詔重修雁門關,又派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馳騁在雁門關外,史記載,霍去病曾多次深入荒漠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

北宋初期,面臨遼軍的大舉進犯,為了保衛中原,大將楊業神勇蓋世,在雁門關外大破遼軍,殺得遼軍人仰馬翻。而楊業及其楊家將士為保大宋,在雁門關出生入死,直至為國捐軀。

雁門關的歷史意義

雁門關,承載著歷史的過往。它不僅是保衛中原的天然屏障,更是華夏兒女的英勇寫照,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沒有被後人遺忘,而是被上天注入了生命之靈魂,歷經無數次金戈鐵馬、浴血奮戰,它將永遠記錄在時空隧道中閃耀其光,低吟訴說著那一段段浩壯蒼宇、盪氣迴腸的感人故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