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07月08日】
《戰國策》中記載,孔子的學生曾參當年住在魯國的費地(現在山東費縣一帶)時,那裡還有一個人也叫曾參。因為同名同姓,結果鬧出了一場誤會。
作為孔門弟子的曾參,奉行道德仁義,很孝順父母。可是有一天,曾媽媽正在織布,突然有個人跑到曾參家裡,對曾媽媽說:曾參在外面殺人了。曾媽媽頭也沒抬,繼續著織布說:我兒子不會殺人。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來說:曾參在外面殺人了。曾媽媽還是照樣織布。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人跑來說:曾參在外面殺人了。曾媽媽坐不住了,急忙丟下織布的杼(梭子),爬上牆頭逃走了。
曾媽媽為甚麼開始堅信曾參不會殺人,後來卻又信了別人的傳言呢?她開始的堅信是因為了解自己的兒子,所以當別人第一次來告訴她「曾參殺人」時,她馬上予以反駁,並仍然平靜的織布;當人第二次來告訴這話時,曾媽媽已經懶的反駁了,只是平靜的織布。可是故事卻很快出現了反轉,當第三個人來告訴這話時,曾媽媽竟信了傳言,因為害怕立即逃走了。
從這則故典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親如母子、非常了解、非常信任的關係,也會因為多次重複的謊言而瓦解信任。
就時下而言,許多人親眼目睹了法輪大法修煉人的善良,知道大法弟子是好人中的好人,但有些人因為受中共假新聞、假電視節目等虛假宣傳的欺騙,不敢相信大法修煉人的良言相勸,甚至連聽都不敢聽。這種「明知其好,卻不敢信任」是不是有點象曾媽媽呢?
為了不讓謊言迷惑,產生錯誤判斷,因誤失對善良的信任而造成自我恐怖,我們在判斷世事真偽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情況,理智的去分析,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得出更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