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11月04日】
一、年少志大
玄奘家貧,父母早喪,13歲出家。那時,隋煬帝下詔,計劃在洛陽招考剃度14名僧人。
13歲的玄奘,年齡太小,不許應試,所以他一直在考場門外徘徊。負責度僧的官員鄭善果,見玄奘一直不肯離開,便好奇的問:「出家意何所為?」「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從遠了講,我要繼承如來大業;從近了講,我要把佛法弘揚。)玄奘堅定地回答。鄭善果大為驚嘆,認為「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當時就破格錄取了玄奘。
二、立志求法
剃度後的玄奘很精進,但他發現當時的經書眾說紛紜,翻譯各異,一些大師的見解也有相互矛盾。於是萌生了前往天竺「求取真經」的意願。但由於那時唐朝初建,西突厥有時威脅入侵,因此限制私人西行,朝廷沒有批准玄奘西行的請求,還讓他老老實實的待在長安。
公元627年,28歲的玄奘決定孤身一人前往天竺。「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他沒有通關文牒,也沒有路引,類似偷渡。借著邊境流民出去尋找食物的時間,玄奘混入其中出境。
他立下誓言「寧願向西一步死,絕不東回一步生」向印度走去。
三、大勇降逆
玄奘離開長安,到了瓜州,偶然遇到一名胡人石磐陀,石磐陀請玄奘幫他受了居士戒。得知玄奘去印度求法,他十分敬仰,發誓要幫助玄奘,隨玄奘前往印度。
但日夜兼程幾天之後,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來(在當時協助偷渡過境是死罪),怕引來殺身之禍,竟產生了殺師叛逃的惡念。一天夜晚玄奘剛躺下,發覺有人正向他走來,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過來,又返回,又走過來,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經動了殺機。此刻,不論是厲聲斥責,還是乞求饒命,都會激起石磐陀的殺心。於是玄奘靜靜地坐著,閉目不視。見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終於還刀入鞘。 次日清晨,玄奘送石磐陀一匹駿馬,讓他走了。
四、五天無水
過沙漠之前,玄奘騎著的是一匹大白馬,但有個老頭跟他換了一匹瘦小棗紅老馬,說老馬識途。玄奘用棗紅馬馱著水和乾糧就進入了沙漠。但玄奘一直沒有找到水源,而且還把水囊掉在沙地裡了。接下來的五天四夜,他滴水未進。第五天,玄奘一度昏迷倒下,還出現了幻覺,成群的妖魔鬼怪仿佛在他眼前,他只能不停地念誦《心經》來驅除恐懼,支撐自己前行。此時的玄奘,完全徹底地放下了生死,把一切託付給了佛祖。
絕望之中,那匹多次來往絲綢之路的老馬,突然奔跑起來。不久,他們發現了一片水草。
五、絕食不從
西域高昌國國王見到了玄奘之後,非常欣賞,極力挽留。玄奘表明了「只為求法,不可半途而廢」的態度,仍得不到放行,他只好以絕食抗爭。在玄奘生命將亡之時,高昌王認輸了。他還與玄奘結拜為兄弟,並為其添置了大量物資,派出隨行人馬。玄奘承諾,西行歸來到高昌講經說法三年以報答。
當玄奘一行來到了蔥嶺北麓的凌山腳下,常年冰雪覆蓋的凌山又是一大關。他們在冰天雪地裡艱難行走,近一半人馬葬身雪山,七天後,剩下的人馬終於翻越了「死亡之地」。
六、師徒相見
三年之後,玄奘終於到達了目地地,印度那爛陀寺。戒賢法師問玄奘從哪來?玄奘回答:「從支那國來,欲依師學瑜伽論。」這句再普通不過的回答,卻讓106歲得道高僧突然放聲大哭起來。
原來戒賢法師「昔患風病,每當發病時,手足拘急,如火燒刀刺之痛,乍發乍息」,已有二十多年。三年前,戒賢痛風病情加劇,疼痛難忍,欲絕食結束生命。有一天,戒賢忽然夢見「三天人,一黃金色,二琉璃色,三白銀色」,其中金色者說自己是文殊菩薩,特地來勸阻戒賢不要放棄。還告訴戒賢:「有支那國僧樂通大法,欲就汝學,汝可待教之」——你要等著,有一位中國僧侶三年之後還要來向你求教呢!終於等到了三年之後,玄奘來了,戒賢哭了。
七、名震五印
玄奘在印度精通了經藏、律藏、論藏,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一天,一名外道在那爛陀寺門前貼出五十條疑難經義,自稱若有人破解一條,就立即砍下自己頭顱。
寺裡眾僧閉門不出,任憑他大叫謾罵。第四天,玄奘扯下經義,遂條講解經義。外道面如死灰,欲拔劍自刎。玄奘制止了他。不久,玄奘研究小乘經典,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便請外道為自己講解。外道說:「我是僕人,怎敢給主人講經?」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沒有學過,既然你精通,我就應該向你求教。」 待到那外道講解完畢後,玄奘感激他,將他放走。眾人更加敬佩玄奘大度。
後來又與戒日王相見,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邀請五印有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五印,大乘尊之為「大乘天」,小乘尊之為「解脫天」。
八、絕不還俗
公元645年,西行求法18年之後, 46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他帶回了六百多部經書以及一百五十顆舍利子,還有七尊佛像。史載當時「道俗奔迎,傾都罷市」,偷渡出去求法的他,回來是萬人空巷的迎接。唐太宗更是盛情款待,曾兩度勸其棄道輔政,玄奘始終堅定如鐵,均以「願守戒緇門,闡揚遺法」而辭之。
餘生他專心於譯經大業,共主持翻譯經典75部,1335卷。 62歲時涅槃。
九、西域取經詩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若不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作者是唐義淨三藏法師。
因為史料的記載中,事件發生的時間是有差異的,所以,請大家多多包涵我沒有詳細考證。
當你覺的學法累的時候,當你覺的學法困的時候,當你覺的學法苦的時候,請你想一下那些千百年來去取經的僧侶吧。他們頂著壓力,冒著危險,忍著勞累,受著饑寒,穿越沙漠、走過冰川、闖過關卡,逃過威逼,躲過盜匪,行程幾萬裡去取經。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生命在取經的路上終結。
我們今天,居住暖屋,吃飽喝足,身坐木椅,手捧經書,腳穿拖鞋。環境好了,苦難少了,經書易得,絕不是我們放縱安逸、懶散懈怠、不思進取的理由,而是我們更加精進的理由。
每次讀到玄奘,都是感慨萬千,還有一些讀玄奘故事的隨想,如果需要,下次一起分享。
一點拙見,請慈悲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