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4月12日】
清代官員童其瀾,是科舉進士出身,官至戶部員外郎。戶部員外郎是從五品官,戶部中的每個司都設有兩名員外郎,負責協助上級主管處理各項事務,相當於司長助理。
一天童其瀾正在京城戶部衙門裡值班,到了晚上與幾位同事飲酒聊天,忽然抬頭仰天張望,並驚訝的說道:「天使到矣!」於是換上上朝覲見皇帝的朝服,俯伏跪拜。他的同事們驚訝的看著他,以為他喝迷糊了,就問他:是什麼天使來了啊?
童其瀾笑著說:我們人只有一個天,也就是老天爺啊,有什麼必要追問?上天有赦書一卷,式樣就如朝廷中書閣發出的誥封任命一樣,由天上雲中的金甲神捧著書函,飛到我頭頂半空中。金甲神向我宣讀了上天的任命,讓我去擔任東便門外花兒閘的河神。看來我要與各位諸公告別了。同事們都以為他在說胡話,因此都不當真。
第二天,大司農海望來戶部上班,清代「大司農」是對戶部尚書的尊稱。童其瀾穿好官服,戴好頂戴花翎,非常正式的拜見戶部尚書海望,請求辭去官職,並詳細講述了昨天看到的一切。海望聽完不太相信說:你也是讀書人出身,科舉考上來的君子,為朝廷辦事也向來清晰、快捷,要是有病不妨請假休息,何必用這些神怪之事騙人呢?童其瀾聽後知道領導不相信,也不再多加辯白,轉頭就坐馬車回家了。回家後,他「不飲不食」,把家事料理完,後事交代清楚,於第三日「端坐而逝」。
當天夜裡,北京東便門外的居民都聽到呼騶(zōu)聲,就是官員出行,其隨從們開道讓行人迴避的呼喊聲,居民們以為夜裡有大官經過,出門看熱鬧卻什麼也沒有,大街上空蕩蕩的。第二天大家對此議論紛紛。而花兒閘河神廟的葉道士,當晚就夢見新任河神到了。葉道士說夢中那位新河神皮膚白皙,留著不多的鬍鬚,中等身材。有好事者一打聽竟跟童其瀾長的一樣。大家才確信童其瀾真的成為了花兒閘的新任河神。
童其瀾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原文裡說他是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進士,筆者查閱資料發現他是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的進士,應該是《子不語》作者袁枚收集資料時記錯了。戶部尚書海望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正黃旗人,是清聖祖康熙大帝的第四位皇后,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族侄。而烏雅氏正是雍正的生母。雍正臨終時,海望與張廷玉等人共受顧命,成為顧命大臣,輔佐新登基的乾隆皇帝。乾隆時期,海望先後兩次擔任戶部尚書一職。「東便門外花兒閘」是老北京通惠河控制漕運行船的閘口之一,正式名稱叫「花園閘」。現在通惠河依舊在,但花園閘的老閘口已無遺蹟可尋。
本故事出自《子不語》一書,作者是清代文人袁枚。袁枚也曾在官場任職,所以絕對不敢用清代真實的官員來編造故事,特別是涉及到戶部尚書海望這樣位高權重的皇親國戚。所以本故事的真實性可以絕對保證。記載中童其瀾死後成為河神,從中可知:人的真實生命也就是人的元神,元神是不會因肉身死亡而消失的,所以傳統文化中講到的生前死後、轉世輪迴都是真實的,人的肉體死亡後其元神的去向由上天根據生前善惡來安排,所以善惡報應也是真實的,無神論是虛假騙人的邪說。
資料來源:清 袁枚《子不語 卷十三 童其瀾》(註:《子不語》又名《新齊諧》)
原文:紹興童其瀾,乾隆元年進士,官戶部員外。一日,值宿衙門,與同官數人夜飲,忽仰天咤曰:「天使到矣!」披朝衣再拜俯伏。同官問:「何天使?」童笑曰:「人無二天,何問之有?天有敕書一卷,如中書閣誥封,雲中金甲人捧頭上而來,命我作東便門外花兒閘河神。將與諸公別矣。」言畢泣下,同官以為得狂易之疾,不甚介意。次早,大司農海望到戶部,童具冠帶長揖辭官,具白所以。海曰:「君讀書君子,辦事明敏,如有病,不妨乞假,何必以神怪惑人?」童亦不辨,駕車歸家,不飲不食,將家事料理。三日,端坐而逝。東便門外居民聞連夜呼騶聲,以為有貴官過,就視無有。花兒閘河神廟中道士葉某夢新河神到任,白皙微須,長不逾中人,果童公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