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5月18日】
我從不同地方淘到幾隻茶杯,其中有一個茶葉末綠色的。此前我對陶瓷,特別是景德鎮的陶瓷有些了解,所以每當我使用這隻茶葉末綠色的茶杯喝茶時,總是懷疑它不是景德鎮產的,看到它煙色的杯口總覺的它的內在胚泥,不是景德鎮白色的高嶺土。這一念總是出現,自己還自以為是,不察。
突然有一天,發現杯子口出現一個不大不小的缺口,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裡面露出潔白的胎體,我瞬間流淚了。杯子為自證清白之體,不惜自殘身體,也要讓我知道它的胎也是白色的。我趕忙對杯子賠禮道歉,以後喝茶,喝水總用它,還刻意用它殘破的一面。以示感激。
疑心肯定是有了,其實更深的是妒嫉。嫌棄它不是景德鎮產的,質不高潔純正,「視為庶出」。另外空間的生命怎麼能反覆承受自己的這種念頭呢。只能破圓自缺自證清白,實質是自己的喜好之心在時時運轉,反覆衡量。後面還跟著一個嚴重的等級觀念。滿足著喜好之心,滿足則心喜,不滿則怨、嫌、嫉。整個一個黨文化下的「望子成龍」,望杯成玉。這不是有求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器物。萬物成為它自己就可以了,怎麼能要求它成為(別)物。
喜好裡藏著自己平時需要去掉的所有心。
有此一喜,必有彼一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