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醫:醫學聖手與神跡

史珂


【正見網2025年09月15日】

中國古代醫學歷史悠久,名醫輩出。除卻對藥理、經脈、診法的深刻認識,許多醫者更因其非凡的神跡與特異功能而被後人傳頌。他們不僅醫術高超,還能以洞察病因,或以奇異手段救人於垂危,堪稱「神醫」。

扁鵲:望穿五臟,起死回生

春秋戰國之際的扁鵲,是中國醫史上公認的「神醫鼻祖」。

據《史記》記載,扁鵲本名秦越人,年輕時只是旅店小吏。一次,他遇到一位神秘的老人——長桑君。長桑君贈他一包秘藥,囑咐其以清水服下,日久便可「視人五臟,如同透視」。自此,扁鵲具備了「望而知病」的特異功能,能隔著人體看見病灶所在。

春秋戰國時,虢國太子暴病而亡,滿朝哀慟,棺槨已備。扁鵲到來,凝神細望,忽然搖頭道:「此非死,而是屍厥之症!」眾人驚疑不定,只見他施針開竅,熬藥灌服,不久太子轉醒,喘息如常。舉國震動,眾人皆稱扁鵲為「神醫」。

華佗:妙手回春,外科聖手

東漢的華佗,醫術博大精深,尤以外科著稱。他自創「麻沸散」,可讓病人暫時失去知覺,從而施行外科手術。

傳說華佗常居深山,修煉吐納導引之術。他精通五禽戲,認為「形與神俱,動則生機」。因修身養性,氣息通暢,他在診病時能感知病人體內氣血的流轉,擁有「內視」與「感應」的能力。有人說,他曾得遇高人傳授養生秘法,因而才有超越常人的醫術。

三國時,關羽手臂中箭,毒入骨髓,劇痛難忍。華佗診視後說:「需刮骨方能除毒。」當眾,他持刀刮骨,箭毒隨血而出。關羽神色自若,與將士對弈飲酒,談笑風生。圍觀者無不駭然,既嘆華佗之技,更佩服關羽之勇。此一事,傳為千古奇談。

更令人稱奇的是,華佗常以針灸、導引術治病,不僅能除疾,還能讓人精力煥發,體魄強健。民間尊其為「外科聖手」。

孫思邈:藥王慈心,未卜先知

唐代的孫思邈,被尊為「藥王」。他醫術高明,更以慈悲心腸著稱。《大唐本草》記載,孫思邈常能在病者開口之前,先知其疾所在,甚至能預見病勢的發展。

據傳,孫思邈自幼聰慧,年僅七歲便能讀懂經典。他少年體弱,常與道士往來,修習靜坐與養生之法。他主張「心靜則神安」,因此在診病時往往心境澄明,能直覺洞悉病源。人們認為,這是他修心積德而獲得的「先知先覺」。

唐代太子患病,御醫束手。召孫思邈入宮,他不過片刻診視,便道:「此病在肝,鬱火攻心。」隨即開方用藥。太子數日即愈,皇帝感恩厚賜,孫思邈卻淡然謝辭。他常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千金。」於是,世人尊他為「藥王」。他不僅治病,更以仁心化世。

葛洪:煉丹濟世,醫道兼仙道

晉代的葛洪,不僅是醫者,更是道家煉丹大師。他著有《肘後備急方》,記載了大量急救之術。

葛洪自小隨師學習道術,修煉內丹與外丹之法。他認為醫與道本為一體,丹藥既可療疾,亦能延壽。因修行內觀,他能「未病先知」,體察天地陰陽之變。他的特異功能,被後人視作「修道者通靈」的體現。

葛洪著《肘後備急方》,記下救命良方。一次大疫,百姓死傷無數,葛洪攜丹藥出行,沿途施救,轉危為安者不可勝數。人們見他醫疾如神,時常閉關煉丹,遂稱其為「醫仙」。

傳說他不僅能以草藥與丹藥治癒重疾,還能預知凶吉。他煉製的丹藥,不僅療疾,更被認為有延壽之效。因其醫道與仙道並修,世人常稱他為「醫仙」。

神跡背後的啟示

古代神醫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因醫術精湛,更因他們普遍具有修行背景或德行積累。他們的特異功能並非單靠技藝所得,而是源自修心養性、順應天道:

•    扁鵲以仙人傳授為緣,開啟「望診」之能;
•    華佗以吐納導引修身,得感應氣機之法;
•    孫思邈以仁心濟世,心靜如鏡,洞悉病機,仁心救世;
•    葛洪兼修仙道,通曉陰陽,以丹藥延壽濟人。

由此可見,「神醫」之所以為神,不僅在於手中針藥,更在於他們的德行與修為,才能得天助,展現常人難以企及的神跡。

醫道與修道,本為一體。古人云:「醫者意也。」意正則醫正,心清則術明。所謂「以德修醫」,正是神醫之所以超越凡俗的關鍵所在。

今日重溫這些古代神醫的傳奇,不僅是讚嘆他們的神跡,更是提醒我們:人若能修身養性,修心去欲,走上正法修煉之路,才會開慧開智,得到神助。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