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音菩薩收伏紅孩兒解構善迷的多稜鏡意象

王舍微


【正見網2025年10月20日】

在《西遊記》第四十回「嬰兒戲化禪心亂」一節中,講述了唐僧師徒西行途中遇到枯松澗火雲洞紅孩兒那一難的經過:

「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腸大路,一心裡專拜靈山。正值秋盡冬初時節,但見霜凋紅葉林林瘦,雨熟黃粱處處盈。日暖嶺梅開曉色,風搖山竹動寒聲。……忽又見一座高山,真箇是摩天礙日。山前常見骨都都白雲,扢騰騰黑霧。紅梅翠竹,綠柏青松。山後有千萬丈挾魂靈台,台後有古古怪怪藏魔洞,洞中有叮叮狢狢滴水泉,泉下更有彎彎曲曲流水澗。……又只見那山凹裡有一朵紅雲,直冒到九霄空內,結聚了一團火氣。行者大驚,走近前,把唐僧搊著腳,推下馬來,叫:『兄弟們,不要走了,妖怪來矣。』慌得個八戒急掣釘鈀,沙僧忙輪寶杖,把唐僧圍護在當中。」

這便是關於枯松澗火雲洞紅孩兒出場的描寫,「卻說紅光裡,真是個妖精。」 他數年前,聞得人講:「東土唐僧往西天取經,乃是金蟬長老轉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 紅孩兒在那半空裡,正然觀看,見被孫悟空識破,如何才能吃到唐僧肉呢?「沉吟半晌,以心問心的自家商量道:『若要倚勢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卻到得手。但哄得他心迷惑,待我在善內生機,斷然拿了。且下去戲他一戲。』 」那就是利用易被偽善迷惑的人心,鑽空子、找機會再下手。

原著中這樣描述紅孩兒:「好妖怪,即散紅光,按雲頭落下,去那山坡裡,搖身一變,變作七歲頑童,赤條條的,身上無衣,將麻繩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樹梢頭,口口聲聲,只叫『救人!救人!』 」 

孫悟空念個咒語,使了個移山縮地之法,把金箍棒往後一指,他師徒過此峰頭,往前走了,繞開了這個妖怪。紅孩兒想,得先把這個有眼力的弄倒了,方能得手。於是,又一次按下雲頭,「恰似前番變化,高吊在松樹山頭等候,」 這回唐僧聽到:「師父救人啊!」長老抬頭看時,原來是個小孩童,赤條條的,吊在那樹上。可惜那師父卻是個肉眼凡胎,不能相識。「唐僧教孫行者馱著」,「一行徑投西去」。卻說「孫大聖馱著妖魔,……那怪物卻早知覺了,便就使個神通,往四下裡吸了四口氣,吹在行者背上,便覺重有千斤。……卻就解屍,出了元神,跳將起去,佇立在九霄空裡,」被孫悟空把這屍骸摜在石頭上,扯粉碎了。那怪物,「就在半空裡弄了一陣旋風,呼的一聲響亮,走石揚沙,誠然兇狠。……將唐僧攝去了,無蹤無影,不知攝向何方,無處跟尋。」 

孫悟空問過山神土地,知曉了紅孩兒的來歷,原來「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練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便來到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討還唐僧。 在那洞門前,孫大聖對那一群小妖厲聲高叫道:「那小的們,趁早去報與洞主知道,教他送出我唐僧師父來,免你這一洞精靈的性命!牙迸半個不字,我就掀翻了你的山場,躧平了你的洞府!」 

這就是典型的大聖除妖風格,憑藉金箍棒的雷霆萬鈞之力,一路上降妖除怪,保著唐僧往西天取經。這是一件多麼神聖而偉大的使命。一旦遇到妖魔攔阻,便有一股忿忿不平之氣從心中升起,「他便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1] ,正邪豈可兩立。奈何那唐僧卻是肉眼凡胎,常常被妖魔變化的人形所迷惑,這也不是唐僧的過錯,在人世間這個層面保持仁善之心也符合這個空間層面的正理。但在不同的層面或境界中,也有不同的理的表現形式。人在迷中,有時候難免會受到人心或各種觀念的干擾。 

這就好比人所熟知的稜鏡色散現象一樣,一束白光穿過三稜鏡時會被分解為不同的光譜成份,不同波長的光線在折射時會偏轉不同的角度,分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為甚麼會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目的也並非只是掃除一路上的妖魔,而是為了去除人心中的執念。恰恰是因為心中的執著存在,即有漏,才招引來這些妖魔出現,有的妖怪甚至是從上界看似偶然的偷跑下來的。只有修去了心中的執著,才能不斷的淨化和提升境界,最終達到取經人的要求而求得真經。 

卻說那紅孩兒,讓小妖推出五輛小車兒來,將車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 「輪槍拽步,也無甚麼盔甲,只是腰間束一條錦繡戰裙,赤著腳,」與孫悟空交戰。戰不過時,便「念個咒語,口裡噴出火來,鼻子裡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那五輛車子上,火光湧出。連噴了幾口,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雲洞,被那煙火迷漫,真箇是熯天熾地。」「五輛車兒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長空萬物榮。……行者被他煙火飛騰,不能尋怪,看不見他洞門前路徑,抽身跳出火中。」 

紅孩兒的三昧真火,「這火不是燧人鑽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這裡的「真」字,只是表示非凡間的意涵,不代表它就是正路的,而是一種另外空間的邪火。因此,孫悟空找來龍王降雨也未能滅得了。「那雨淙淙大小,莫能止息那妖精的火勢。原來龍王私雨,只好潑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潑得?好一似火上澆油,越潑越灼。」 

孫悟空只得上普陀山來請觀音菩薩。菩薩言道:「悟空,我這瓶中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 菩薩來到號山之後,「遂把淨瓶扳倒,唿喇喇傾出水來,就如雷響。真箇是:漫過山頭,沖開石壁。漫過山頭如海勢,沖開石壁似汪洋。黑霧漲天全水氣,滄波影日幌寒光。」然後,菩薩拔楊柳枝,蘸甘露,在孫悟空手心裡寫一個「迷」字,教他:「捏著拳頭,快去與那妖精索戰,許敗不許勝。敗將來我這跟前,我自有法力收他。」最後,使用降妖杵困住了紅孩兒,願意皈依受戒,做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又被戴上了五個金箍兒制住妖心魔性。「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方知是法力深微,沒奈何,才納頭下拜。」雖然野心未定,後來菩薩教他一步一拜,直拜到落伽山,藉此消除魔性。 

觀音菩薩顯現出的「法力深微」,不似孫悟空那個境界的「棒法精強」,是在更深的微觀層面以法力消解、制約妖魔的三昧火。孫悟空為何對這三昧火無可奈何?是因為孫悟空心中有起心動念的忿忿之漏,紅孩兒之所以出現,就是為了照見這種在取經路上需要修去的執念。唐僧讓孫悟空馱紅孩兒,只是人間這一層面的善念,而非觀音菩薩那個境界的慈悲。人世間的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只是在這個層面上的善念,如果想要提升到更高境界中,過度的執著不放都將會造成這一層的迷障。 

象孫悟空這般一概打殺的除妖模式,也是某一境界中的表現,這並非是正邪較量中的「政治正確」一般的固定模式,同時又是一層迷障。內心升騰起的忿忿之火,那才是需要「淨瓶」之水將其澆滅、去除的。《西遊記》原著第一百回中描述,孫悟空被「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試想一下,到達佛的境界,如何還有這種「鬥戰勝」心態?亦或只是修成了某一層境界中的護法吧。若能夠象觀音菩薩對紅孩兒一樣,幫助一個生命去除魔性,走上歸真的提升之路,那才是真正慈悲心的展現,那豈不是更加功德無量乎! 

註解: 

[1]  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