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擴大歐亞交往的統一王朝 元朝(一)

(公元1206年---1368年)


【正見網2004年11月17日】

在南宋偏安於江南之際,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蒙古乞顏氏貴族鐵木真的勢力開始強大,並逐漸統一了漠北草原,隨之建立了草原帝國「大蒙古國」。新興的蒙古國在強烈的擴張慾望驅使下,三次西征,橫跨歐亞大陸,甚至打到了今天的俄羅斯、波蘭、匈牙利一帶,令歐洲也為之震動。其後,回師的蒙古軍隊在大汗忽必烈的率領下,南下先後滅掉了西夏、金和南宋,並在1271年正式建立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大興)。中華歷史大舞台在宋朝拉上帷幕後,再度出現了一個王朝統治的格局,繼續上演著似曾相識的一幕幕悲喜劇。

雖然元朝的統治者在一些史學家們看來是未開化的蠻族,但事實上,它繼承並發展了歷代中原王朝的傳統,對中國的治理是卓有成效的。史書記載,元朝的創建者忽必烈熱心漢文化,並在繼承大汗王位後,改革蒙古舊制,實行漢法,任用漢人,吸收了漢族文化中的有益之處。這使得中國文化在元朝時得以繼續發展,文學形式上以元曲著稱,並與唐詩宋詞比肩共同為後世所推崇;繪畫藝術則在宋朝的基礎上達到了又一顛峰時期。

此外,由於蒙古三次西征,使東起太平洋,西到波羅地海,南臨波斯灣,蒙古大汗的金牌可直達各地,以往阻塞不通的道路得以開闢,歐亞大陸的交往在元朝時進一步加強,可以說盛極一時。這種交往一方面體現在波斯、阿拉伯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書籍大量傳入中國;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中國的火藥和各種工藝技術、絲綢等商品大量進入歐洲。這種交往使東西方在科技等方面相互借鑑,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也正是得益於這種交往,才有了最早系統的向歐洲介紹中國的一部書:《馬可・波羅遊記》。書中不僅介紹了元朝大都以及其它城市的風土人情,而且向歐洲人介紹了元朝豐富的物產、發達的工商業和交通、宗教、科技和各種完善的制度,對歐洲的發展給予諸多的啟示。

不過,從另一方面,由於東西方交往的增多,人種的混雜也逐漸增多。其產生的後果就是這些混雜人種的後代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根,也使人們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推背圖》和《梅花詩》中關於元朝建立的相關預言

《推背圖》第二十五象預言了元朝的建立及整個元朝的氣數。圖中畫一把鐵斧,柄分十節,內涵十分濃縮;粗略的解釋是:斧頭(鐵),斧柄(木),暗指元太祖叫鐵木真;斧柄分十節意思是接下來元朝有十個皇帝。簡簡單單一幅圖,就將一個朝代的大趨勢刻畫盡致。

讖文是:「北帝南臣,一兀自立。離離河水,燕巢補 。」「北帝南臣」預示著南朝(漢人)將向北方(胡人)臣服。「離離河水」指元太祖稱帝於離河。頌文是:「鼎足爭雄事本奇,一狼二鼠判須臾。北關鎖鑰雖牢固,子子孫孫五五宜。」 其中「子子孫孫五五宜 」,「五五」為「十」是一個意思,指元朝歷經十個皇帝而亡。

《梅花詩》第三節是:「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天地相乘數一原」是說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原頭,就是新朝代的氣數來了。「忽逢甲子又興元」的「忽」字隱涉了元世祖忽必烈,「興元」指元朝興起。忽必烈於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於公元1264年(甲子年) 登基興建元朝,定年號為至元元年,後又遷都燕京。至1271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取《易經》中「乾元」的意思,改國號為「大元」,統治中國。元朝雖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發展,但在忽必烈死後,就馬上陷入一片爭權奪位的混亂之中了。在經歷了從元世祖至元順帝的十位皇帝後, 這個輝煌一時,曾經橫跨歐亞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滅亡。若從公元1279年宋朝最後滅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滅,也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謂「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一句,也影射了元順帝時,宦官撲不花扣壓警訊不上報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殘花」「總不言」。

元朝的建立

談到元朝的建立,我們不得不從蒙古的崛起和發展談起。

蒙古的崛起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蒙古的祖先是突厥族的一支,屬於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原先居住在黑龍江上游,外蒙古之東,以遊牧為生,後來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南宋時部族林立,不相統屬,但名義上均屬於金。主要的部族有:乞顏、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等。為了掠奪財富,蒙古各部貴族之間經常進行殘酷的戰爭。

乞顏部酋長也速該,是一位勇士,曾與塔塔兒作戰,一連俘殺了塔塔兒二個酋長,其中一個名叫鐵木真兀格,恰在此時,也速該的妻子在家產子,新生兒「手握凝血如赤石」,也速該深以為奇,因此以鐵木真之名為之命名,以紀念自己的武功。

鐵木真九歲那年,也速該把鐵木真帶到一個朋友家訂親。他把鐵木真留在朋友家裡獨自回家,趕了一段路,因為肚子餓,想找點東西吃,正好看見有一批塔塔兒部人在草原上舉行宴會。他便下馬走進人群,按照當地風俗,參加了塔塔兒人的宴會。

塔塔兒部有人認出了也速該,偷偷的在其食物裡放了毒藥。也速該中毒而亡。也速該一死,乞顏部失掉了首領,人心渙散,而原來歸附也速該的泰亦赤部也脫離了他們,還帶走了不少也速該的奴隸和牲畜。鐵木真的家境逐漸惡化。

泰亦赤部的首領擔心鐵木真長大成人後向他們報仇,就帶領人馬捉拿鐵木真。鐵木真得到消息後逃到一座森林裡。

鐵木真在森林裡躲了九天九夜,沒吃沒喝,最後忍不住飢餓,走了出來。他一出森林,就被泰亦赤人抓住了,並被公開示眾。鐵木真忍辱負重,一次趁看守不防備,逃了出來。

此後,鐵木真和母親、弟妹躲進深山裡,靠捉土撥鼠、野鼠來維持生活。 這種艱苦的生活,磨練了鐵木真兄弟的堅強意志。鐵木真為了恢復父親的事業,想盡辦法,漸漸把原先部落失散的親屬和百姓聚攏起來,逐漸壯大自己的力量。由於鐵木真兄弟能征善戰,因此在與其它部落的爭鬥中不斷取得勝利。

鐵木真沒有忘記自己的殺父仇人塔塔兒部首領蔑古真。沒有多久,蔑古真得罪了金朝,金朝派丞相完顏襄約鐵木真配合進攻塔塔兒部。鐵木真認為這是個報仇的好機會,就和金兵一起夾擊塔塔兒部,把塔塔兒部打得全軍覆沒,俘獲了大批人口和牲畜、輜重。

以後,鐵木真又經過幾次戰鬥,陸續消滅了蒙古高原其它部落,統一了漠北草原,從此就統稱草原各部為蒙古。歷史再一次驗證了「勝者為王」這一道理。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部族大會---忽裡台大會,並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寶座。鐵木真被推戴為「成吉思汗」。「成吉思」在蒙古語中,音是「大海的意思」,「汗」則代表偉大崇高,所以「成吉思汗」是「大海原的君主」,也就是「全世界的君主」之意。從這個尊號我們可以看出,蒙古人非常崇拜這位英雄。鐵木真後被尊為元太祖。當時鐵木真定都和林(今外蒙古庫倫西南),其地初期僅有宮帳,無固定建築物,三十年後,才開始建城垣、市場、宮殿、官署,國家的規模才算是完成。

成吉思汗即位以後,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軍事制度。當時的蒙古國是一個軍事行政的聯合體,建立在軍事編制和領戶分封的基礎之上。它按照十進制的辦法,把蒙古各部牧民統一划分為十戶、百戶、千戶、萬戶,打破了原來的氏族組織,並相應的設立了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

在此基礎上,又建立了領戶分封制。萬戶長和千戶長由成吉思汗直接任命分封。萬戶長及千戶長按其等級高低,領有一定範圍的大小不同的疆域作為封地,並領有封地內數量不等的封戶,成為大小領主。享受領戶分封的是宗親和異姓功臣。還初步形成了一套行政管理體系。

其次,成吉思汗下令編制法典,稱為「大札撒」。

此外,成吉思汗還下令使用蒙古文字。從此蒙古有了自己的文字和印信。成吉思汗的"大札撒"(法令)就是用這種文字紀錄下來的。

在成吉思汗的統治之下,蒙古成為了一個強大的汗國。

成吉思汗的對外擴張

鐵木真在北方稱汗之時,南面仍舊是金、夏、南宋等三國鼎立的局面。

金國是由定居在黑龍江流域的女真族完顏部的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建立的,定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此後,金國開始強大,並在滅掉遼國後,向宋朝發起了進攻,俘虜了宋徽宗和欽宗等三千多皇室成員和大臣,致使北宋滅亡。在南宋偏安臨安之時,金朝則統治著中國北方的大部分領土。

西夏是由居住在西北的羌族的一支党項族建立的。1038年,元昊正式建國,並稱帝。西夏主要統治西北地區。因為西夏擁有一些雄才大略的統治者,因此可以先後與遼、金、宋抗衡。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也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不過,到了蒙古崛起時,金和西夏都開始走向衰落。

被尊為成吉思汗的鐵木真,開始了他新的對外擴張行動。他將目標首先瞄準了西夏,於1209年大舉進兵,迫使西夏求和。他的第二個目標是金國。蒙古原先臣服於金,成吉思汗即位後仍向金稱臣納貢。但是當成吉思汗看到金國日趨衰弱,便斷絕了臣服關係。

1211年,成吉思汗決心大舉進攻金朝。他登上高山對天祈禱,說:「金朝皇帝殺害我的祖先俺巴孩,請允許我報這個仇吧!」接著,他就選了三千名精銳騎兵南下。金將胡少虎帶了三十萬金兵抵抗,被蒙古軍打得一敗塗地。過了兩年,蒙古兵又打進居庸關,圍攻金朝的中都燕京(今北京市)。成吉思汗跟他四個兒子分兵幾路,在河北廣大平原上橫衝直撞,所向無敵。不到五年,黃河以北盡為蒙古所有,金被迫遷都汴京,以黃河為界。

這時候,金朝內部十分混亂,金主完顏永濟被殺,新即位的金宣宗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求和,獻出大批金帛,把公主嫁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才撤兵回去。

就在成吉思汗準備繼續南侵之際,發生了中亞西亞的花刺子模(在今裡海東,鹹海西)殺害蒙古使者及商人之事。成吉思汗決定將攻擊的矛頭轉向西方,而只派偏師去對付金國。

1219年,成吉思汗親自率領二十萬蒙古大軍攻打花剌子模,占領了花剌子模的都城。隨後,成吉思汗率軍繼續向西攻打,占領了現在的中亞細亞各國,並進入東歐斡羅思(俄羅斯)境內,1223年殲滅南俄聯軍八萬人於迦勒迦河(喀爾科河)畔(烏克蘭境內)。前鋒一直打到現在的歐洲東部、伊朗北部以及印度的廣大區域,於1224年帶兵回國。

成吉思汗取得勝利後,開始分封土地。成吉思汗把占領地區作為「兀魯思」(汗國封建領地),分封給他三個兒子。長子朮赤封於欽察、花剌子模及康裡國故地,今鹹海以西,裡海以北之地皆屬之。朮赤比成吉思汗早死,這一封地歸其子拔都。

次子察合台封於西遼及畏兀故地,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等地,後來稱為察合台汗國。

三子窩闊台封於乃蠻故地,今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均屬之,後來被稱為窩闊台汗國。

依照蒙古慣例,在成吉思汗死後,幼子拖雷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地方。

成吉思汗帶兵西征的時候,曾經要西夏發兵相助,西夏不但拒絕出兵,而且和金朝結了同盟。成吉思汗回來以後就決心滅掉西夏。1225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國,西夏兵死力相抗,其都城被蒙古軍隊圍攻達半年之久。在圍攻西夏京城的最後時刻,成吉思汗得了重病,死於漠北,結束了他六十六歲的輝煌一生。臨終前,他提出了聯宋滅金的戰略方針。不久,西夏皇帝投降,西夏王朝在拓跋氏立國一百九十年(1038-1227)後滅亡。

對成吉思汗的評價

受流傳的史料所限,我們對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偉大業績還是知之甚少。不過,從留下的有限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之人。他統一了蒙古,發動了西征,使蒙古顯赫一時。他還在蒙古地區建立分封制度,頒布法典《大札撒》,而且命人創造了蒙古文字。其對外的擴張行為為後世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元朝時期東西方交往的擴大成為可能。或者可以這樣說,歷史在這個時期造就了成吉思汗,讓他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加強歐亞之間的交往。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