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喜雨

一鬥


【正見網2005年11月29日】

沒有雨,莊稼就無法生長。所以雨常常牽動那些仁者的心。

唐朝人杜甫,經歷「安史之亂」,孩子也餓死了兩個,最後逃難成都。一個春夜,外面下起了細雨,杜甫推門來看:天上烏雲密布,地上漆黑一片,只有江船上的漁火露出亮光一點。於是欣然捉筆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宋朝人蘇軾到鳳翔府的第二年,開始修建官舍,並想在邊上建一個亭子。這一年春雨不足,百姓非常憂慮。一直到了三月丁卯,終於下起了大雨,三天後才停。官吏、商賈和農人都唱歌作喜,恰好這時,亭子也落成了,於是叫它「喜雨亭」。

元朝天曆二年,關中大旱,朝廷特命張養浩陝西行台中丞。張養浩散盡家中所有後登車赴任,道經華山,在岳祠禱雨,養浩哭拜不能起,天忽然陰暗起來,下了兩天雨。及任後,養浩又在社壇祈雨,這時大雨如注,下雨達三尺。禾黍生,秦人喜。

(出自《唐詩三百首》《東坡全集》和《元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