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唐太宗遠斥佞臣

李劍


【正見網2006年03月31日】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總結了「先漢之所以興隆」、「後漢之所以傾頹」的原因,那就是先漢君主「親賢臣、遠小人」;後漢君主「親小人、遠賢臣」。唐太宗時刻不忘歷史教訓,他親近賢臣,感人肺腑;疏遠小人,正氣凜然。

有一年夏天,天氣炎熱異常。太宗退朝之後同幾位近臣漫步在御花園休閒、納涼。他們走到一顆大樹下時,太宗頓覺心曠神怡、暑氣全消。太宗很喜歡這顆樹,脫口讚嘆道:「這真是一顆難得的好樹啊!」久久徘徊,不忍離去。

此時,殿中監宇文士及也亦步亦趨,對此樹百般稱奇,還藉機討好太宗說: 「臣一生從未見過這樣奇偉的大樹,只有跟隨陛下才會有這樣的眼福。看這樹身,拔地而起,恰似陛下偉岸的身軀;看這樹冠,頂天蓋地,象徵陛下的豐功偉績;再看地下,濃蔭密布,涼氣宜人,正象我們所受陛下的覆蔭和恩澤。這樣的大樹,只有陛下的花園才配擁有。」

唐太宗聽到宇文士及的話,覺的非常刺耳,狠狠的瞪了他幾眼,暗示他閉嘴。但宇文士及卻一點兒也不知趣,接著說:「請陛下將這顆樹保護起來,在樹旁立一塊石碑,以紀念陛下對它的讚賞,彰顯陛下的功德。」太宗立即打斷他的話,聲色俱厲的斥責道:「魏徵常勸我遠離佞臣和阿諛奉承之人,我一直不知所指之人是誰,想不到你就是這種人,趕快與我退下。」太宗說完後拂袖而去。宇文士及只好灰溜溜的離開此地。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大唱諛詞、巴結唐太宗了。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初春,太宗親自到蒲州巡視。當時天氣尚冷,蒲州城外一些百姓衣巾單薄,凍的渾身發抖,站在路旁跪迎太宗。太宗在車上見此情景,心中非常不忍。可是一入城,只見樓台房舍全部油飾一新。太宗得知這些都是蒲州刺史趙元楷一手布置的,不僅如此,他還令人私下養了一百多隻羊和九千條鮮魚,準備分別饋贈給太宗和隨員與貴戚。

太宗聽了報告頓時火冒三丈,立即派人將趙元楷傳來,嚴厲斥責他說:「我外出巡視,沿途所需都由官府供給,從不煩擾百姓。你竟讓鄉親父老身穿單衣在寒風中跪迎,又大興土木,雕飾樓台,並專為我飼養羊、魚以取悅於我。你如此張羅做作,是為了讓百姓讚頌我,還是讓百姓詛咒我?你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亡隋的劣習,這種風氣決不能在我朝滋長、蔓延。你在隋朝為官之時就有溜須拍馬的毛病,現在又舊病復發了嗎?」趙元楷被太宗當眾訓斥和奚落,滿面羞愧,追悔莫及。他這才認識到,一代英主唐太宗與亡國之君隋煬帝完全判若兩人,有如天壤之別。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冬,易州司馬陳元(王壽)得知唐太宗自遼東歸來時路過易州的消息,立即命人挖了地下室,在裡面燒柴升溫,種植各種新鮮蔬菜準備獻給太宗,以討其歡心。唐太宗率軍路過易州,陳元(王壽)立即派人將新鮮蔬菜抬到御營,請太宗品嘗。他滿以為此舉會受到太宗賞賜。誰知太宗見陳元(王壽)為巴結自己而挖空心思,勞民傷財,非常氣憤,怒不可遏的斥責他是諂媚小人,不可為官。立即將他削職為民,遣送回鄉。

還有一次,工部尚書段綸向太宗啟奏,聲稱他訪求到一個能工巧匠,名叫楊思奇,可以製造運轉自如、靈巧多變的演戲木偶。太宗不感興趣,漫不經心的說:「你就叫他來試一下吧。」太宗看過楊思奇所制的木偶後,沉下臉來,教訓段綸說:「你身為工部尚書,主管國家的工程,發現能工巧匠,不命他們為國興工效勞,反而製造這些嬉戲取樂的木偶。如果此風一開,各種工匠紛紛效仿,都爭做奇巧以誇耀爭榮,使佚樂習氣盛行,還有誰去務正業呢?此事斷不可為。」於是下令將段綸降級使用,並命令禁止上演木偶戲,杜絕淫巧浮習。

唐太宗居帝王之尊而能自覺抵制那些「巧言令色,以親於上;先承意旨,以親於君」(《帝范・去讒》)的佞臣和拍馬之徒,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上,唐太宗堪稱是英明君主的典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