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3月12日】
以玲瓏秀麗聞名於天下的九華山,位於安徽省西部青陽縣城西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為黃山的支脈,它有99座山峰共18景,其中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九峰最為雄偉,最高峰十王峰海拔為1342米。
在唐代之前,九華山被稱作陵陽山、九子山、幘峰等。其山名最早的記載是在漢代。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置陵陽縣,才有了陵陽山的記載。後來又因為有九座雄偉的山峰,故名“九子山”。南朝顧野三的《輿地誌》說:“九子山上有九峰,干仞壁立,周圍二百裡,高一千丈;出碧雞、五釵松。”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九華山,遠眺九峰頓覺猶如天賜九蓮,遂作詩讚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於是“九華名遂聞於天下”。自此“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古代“華”與“花”通用,這裡指蓮花。此後,李白又專門作了一首《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的詩,詩曰“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芙蓉花就是蓮花。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象徵著一種純潔。蓮花與佛家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繫。傳說釋迦牟尼佛誕生時,淨飯王宮廷中現出八種瑞相,其中之一,就是池沼內突兀盛開出大如車蓋般的奇妙蓮花。摩耶夫人以及佛陀也都在“蓮花座”上打坐。阿彌陀佛就是用蓮台接迎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佛家認為,修到最高品位是“九品”,所以乘“九品蓮台”可以到極樂世界去。是故九華山名字的意思就是九朵蓮花的山。
最早來到九華山修行的是唐朝武則天時期的新羅國(今朝鮮)王子。他24歲時隱姓埋名,落髮為僧,並在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來到九華山結廬修佛,居住在東崖峰岩洞內,過著清苦的生活,時稱洞僧。他的兩個舅父上九華山勸他回去,卻被他的苦修苦行所感動、反而留了下來。由於他隱去了真實的名字,人們只知道他姓金,後人遂敬贈他德號為“金喬覺”(喬是高大的意思,覺是覺悟,意為大知大覺者),法號“釋地藏”。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期間,開始栽種蓮花。蓮花自此在九華山上盛開,這似乎預示著佛法亦在此生根發展。
據《安徽通志》載: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了75年。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94年)農曆閏七月二十日夜跌跏涅槃,證成正果,世壽99歲。徒眾將其跏跌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發現其身體仍然綿軟,顏貌如生,憾其骨節,有金鎖般的響聲。由於其生前死後各種瑞相酷似佛經所載的地藏菩薩,他成為印度地藏菩薩(乞叉底櫱婆)靈跡應化的“中國地藏王”。為了區別於印度地藏菩薩,故稱為“金地藏”。僧眾立三級小浮圖供奉,以證金地藏菩薩果位。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在民間,人們把金喬覺去世的日子看作是地藏菩薩的生日,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因為地藏菩薩普度眾生,“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九華山香火十分興旺。
關於地藏菩薩,民間流傳著許多趣事。這裡僅舉一例。傳說有一位不信佛的狀元,來到九華山。他不燒香不拜佛,在經過肉身寶殿時,還取出早已準備好的鋼針,向金地藏遺骸大腿刺了一針,並說道:“我看你是真身還是假身?”不料,金地藏被刺之處竟然冒出了殷紅的血珠。狀元郎見此,無心再游賞山景,鬱悶而去。護法的韋陀外出巡山回殿後,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要將狀元郎處死。金地藏極力阻止,並解說了他與狀元郎的因果相報。原來金地藏生前曾誤傷虱蟲,這個狀元就是亡虱轉世。但在韋陀執意要求下,金地藏同意其只准在五溪橋對狀元進行懲處,過了五溪橋就不得追趕,因為他料定狀元已經過了五溪橋。可是韋陀在盛怒之下,卻追過橋去,將狀元打死。金地藏遂將韋陀逐出九華山。
因為地藏菩薩金喬覺曾在此栽種蓮花、修行的緣故,九華山又被稱為“蓮花佛國”。從此,九華山上還出現了“蓮花峰”等名字。
在金喬覺涅槃後,佛教在九華山的發展逐漸走向鼎盛。明、清時期,寺院多達360餘座,僧尼四、五千人。古人曾說這裡“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目前九華山上還存有古寺廟94座,佛像1萬餘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令天下人倍感驚異的是,自地藏菩薩金喬覺留下不壞肉身後,九華山先後有十四位修煉人留下了不壞之身。比如明萬曆年間的僧人無瑕。他在公元1538年來到九華山東崖摩空嶺上修行。公元1623年,110歲的無瑕圓寂,他的弟子將其肉身跏趺缸中,三年後啟缸,肉身依然完好,容顏如生。再比如清朝的大興和尚、慈明和尚、釋仁義師太等,現當代的明淨法師。
為甚麼肉身會保持不壞呢?據佛經載,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將有彌勒佛下世救度釋迦佛未度化的眾生。為了等待被度化,信眾要保持肉身不壞。而修煉的人之所以肉身可以不壞,是因為他們通過修煉已經在身體內蓄積了許多高能量物質,而這些高能量物質是不會腐爛的。
九華山最早的寺廟建於唐朝,如金地藏菩薩創建的第一座古化城寺,為紀念金喬覺兩位舅父而建的二聖殿,但大部分寺廟興建於明清時期,比較有名的有明時修建的萬年寺(百歲宮),清康熙年間興建的甘露寺、慧居寺等。
自唐朝始,許多修佛之人來到九華山修煉,所以九華山留有許多的神跡,如在東崖峰頂上的東崖禪寺後有古老的地藏殿,是僧人為祭祀地藏苦修而建。在殿側峭壁上有地藏洞(又名堆雲洞),是金喬覺初到九華山時的修行之所。在山峰的西麓有一名為“龍女泉”的山泉,相傳是龍女奉獻給金喬覺的甘泉。萬年寺內供奉的是明代萬曆年間於九華山坐化的無瑕和尚貼金肉身坐像。天台峰上有地藏寺(天台寺),是信徒們朝拜地藏“聖跡”的所在;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間”等摩崖石刻。其右首的龍珠峰上有一顆巨大滾圓的岩石,名“龍珠石”,據說是青龍戲耍的寶物。在羅漢峰西北、太極洞北,有世代僧人修行的古佛洞。在九子泉東南僧家山的雙溪寺,曾是大興和尚修行、圓寂之處。
九華山上還有數千尊佛像,有銅像、鐵佛像、錫佛像、玉佛像、石佛像、瓷佛像、漆苧合塑佛像、木佛像和紙畫佛像,共有九種。
九華聖境不僅吸引了眾多信眾、遊客,而且亦有許多文人雅士為其寫詩作賦。且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九華山歌》: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闢。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屳。
雲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暉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
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計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稜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
九華山,九華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