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子路終身誦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8月1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衣(1)敝擂袍(2),與衣狐貉(3)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第九》)

【注釋】

(1)衣:穿,當動詞用。讀音同「易」。
(2)敝擂袍:敝,壞。擂,音同「韻」,舊的絲棉絮。這裡指破舊的絲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這兩句見《詩經・邶風・雄雉》篇。忮,音同「至」,忌害的意思。求,貪求。臧,善,好。

【語譯】

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是可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那還有什麼不好的呢?』子路聽後,經常背誦這句詩。孔子又說:「這只是為人的起碼道理,何足以為善呢?」

【研析】

這一章記述孔子讚美子路並告誡他不可以自滿。所謂「不進則退」,當一個人在學習或為人處事上滿於現況時,便容易驕傲自矜、止步不前。這樣的人,容易因為歡喜而沖淡精進的動力。因此,孔子適時提醒子路「是道也,何足以臧?」是希望子路不要滿足於目前已經達到的水平,因為僅是不貪求、不嫉妒是不夠的,還要更進一步,才能成就最後的成功。

【延伸思考】

1、從本章內容試分析子路性格上值得借鑑的優缺點。
2、你曾經因為「得意忘形」而嘗到失敗的苦果嗎?請分享你從不自知到自覺不再重蹈覆轍的經驗。

【相關資料】

聞過則喜

孟子說:「誰要當面說出子路的缺點,他就特別高興(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聽見別人提意見,就行禮感謝;大舜了不起的地方是:樂於放下自己的觀點,聽取他人,所以能從耕稼陶漁開始,最後作了天子。」

「聞過則喜」指虛心接受意見。

(出自《孟子》)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5/5/7/32248p.html

【課後作業】

請回想或假設當你初聞人言己「過」時,你的第一念或反應是什麼?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