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曹彬行仁積德福無量

曉輝整理


【正見網2007年08月27日】

通曉因果行仁德,
增祿延壽福無量。
仁武威名遺千秋,
古來英雄知多少。

北宋初期有一員大將,姓曹名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他雖功勳卓著卻為人謙恭,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因此頗受人們尊敬。

早在北周時,當時趙匡胤(即宋太祖)典掌禁衛軍,不少王公大臣都爭相與之巴結。唯有曹彬與眾不同,他除公事外,概不登門私訪。趙匡胤稱帝後,曾問他:「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曹彬說:「臣為周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交結?」從此,宋太祖更加器重他。

曹彬早年,一個善於相面名叫陳希夷的人曾告訴他雖早年富貴,但沒有晚福,所以出兵作戰宜少殺戮。因此,曹彬帥兵征討,從不妄殺無辜。

建隆二年,曹彬帶兵攻打後蜀攻破遂州時,其部下將士都主張屠城,但是曹彬卻嚴令禁止。對於士兵們擄獲的敵方女子,曹彬下令闢室妥善保護。到了戰事結束之後,對於有家可歸的婦女,他出資遣回;無家可歸的婦女,也都替她們備禮擇配嫁人。後來蜀亂平定以後,宋軍諸將大多滿載美女玉帛而歸,而曹彬回來時還是只帶著自己的書和衣物而已。宋太祖見他立了大功,於是升遷他為宣徽南院使、義成節度使。曹彬再三推辭。宋太祖說:「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設有微累,仁贍等豈惜言哉?懲勸國之常典,可無讓。」

後來,曹彬在出師南唐圍攻金陵(今南京)時,他怕將士殘害百姓,便自己佯裝生病。將士們都紛紛去問候他,曹彬對他們說:「余之疾非藥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將士們聽了曹彬的話,便都對天焚香為誓,攻克江南之日決不妄殺一人。宋軍攻城後,受到城內老百姓的歡迎。曹彬對請降的南唐李後主和大臣們好言安慰,待之以賓禮。曹彬班師還朝後,並沒有上書表功,只寫道:「奉敕江南幹事回。」意思是說皇上交待我去江南做的事已經完成了。出師之前,宋太祖說過,如果曹彬能平定南唐,要委任曹彬為宰相,所以副帥潘仁美預先向他祝賀,曹彬卻淡淡的笑著說,自己只是履行職責而已,並且完全是仰仗天威,自己談不上有什麼功勞。

曹彬雖位高權重,但家無餘財,其薪俸多散給了親族。《宋史》中說他:「伐二國(後蜀、南唐),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他在朝廷從沒有違逆過皇上的旨意,也從沒有議論別人的過失。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車子,也要讓自己的車馬避路讓行。他從不直呼手下官吏的名字,表示對他們的尊重。每當有稟告事情的,他都要整衣戴冠後才接見。對於自己的僚屬,他總是推己及人,寬宏大度。曹彬在徐州為官時,有一官員犯罪,應處以杖刑,但曹彬卻要一年後才杖罰他,人們都不知道原因。曹彬說:「我聽說此人新婚,如果馬上杖罰,他的父母必然以為是兒媳婦帶來的不吉利,從而會日夜招致鞭打責罵她,使其難以自存。我拖延杖罰那個官員,於法也並不妨礙。」

曹彬後來又與陳希夷相遇,陳希夷說他的面相已經改變,增祿延壽,後福無量。曹彬果然應了陳希夷的預言,晚景甚佳,享六十九歲而卒,並被追封濟陽郡王。兒子共有九人,長兒瑋、次兒琮、三兒璨,都是一代名將,幼兒也追封王爵,子子孫孫昌盛無比。與之相反的是,曹彬的族弟曹翰當時也是武將,率軍攻克江州後,縱兵肆意燒殺,擄掠財寶而歸。曹翰死後不久,其子孫大多流為乞丐。

嗚呼,信哉!善有善報也!

(資料來源《宋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