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從善如流(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4月08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晉(1)侵(2)沈(3),獲(4)沈子揖初(5),從(6)知、范、韓(7)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左傳.成公八年》)

【批註】

(1)晉:春秋時國名,為韓、趙、魏三家所分後滅亡。
(2)侵:強力進犯。
(3)沈:春秋時代國名。
(4)獲:擄獲。
(5)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揖,音衣。
(6)從:聽從。
(7)知、范、韓:此指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三人。

【故事闡述】

鄭國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小國,為了防備楚國入侵,鄭國便與晉國締約結盟。簽訂盟約的第二年,楚國就發兵攻打鄭國。晉國依約派兵前去援救鄭國,而晉國元帥欒書還想趁機攻占臨近的蔡國。楚軍得到消息後,就發動申、息兩地的軍力,準備出發營救蔡國。

晉國將領趙同、趙括同時也向元帥欒書建議,應進軍攻打楚國。元帥欒書正打算下令時,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三人向他勸說:「我們是按約定來救助鄭國,如今鄭國危機已排除,我們不退兵,卻又去進攻蔡國,這已是不義之舉,現在還想激怒楚國,如果真打起來也贏不了。若能打贏了,也是自取其辱而非榮耀之事,我們不如撤兵吧!」欒書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退兵。

後來晉國軍隊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在其它征戰中能夠屢戰屢勝,關鍵就在於欒書能接受部屬知莊子等三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所以對於欒書戰勝沈國的這一事件,有君子評論說:「聽從好而正確的意見,是最適宜的行為。」

原文中「從善如流」這句話,後來就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或勸導。

【討論】

(1)為什麼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三人要勸欒書不要攻打楚國?而為什麼欒書會同意並退兵回晉國?
(2)在你跟別人發生不同意見時,如果別人當面指出你所提意見的缺失,你是虛心接受還是堅持己見?請舉自己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就在於他總是能從善如流。
例:身居要職者,一定要能廣開言路,從善如流,如此才能將團隊帶往進步成功的方向。

【相似成語】

從諫如流;從善若流

【課後時間】

請找出兩個與「從善若流」相反的成語。

參考答案:

(1)剛愎自用:性情倔強,固執己見。
(2)固執己見:堅持己見,不知變通。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