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藝海皎皎鄭板橋

陸文


【正見網2008年09月04日】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曾做過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板橋性格洒脫寬厚,在任知縣的十二年間有惠政,在他治下的縣境,牢獄曾幾度空虛。

他為了救濟饑民,開倉放糧,得罪了上司,便辭官回籍。離職的那天,濰縣百姓,男女老少,依依不捨,痛哭於道,終日不絕!家家掛著他的畫像,表示對他的懷念深情。

板橋家境貧寒,落拓不羈,做官以前和辭官以後,都在揚州以賣畫為生。

鄭燮是清朝中期著名的詩人、書法家,也是傑出的畫家。人民將他的詩、書、畫,稱為板橋「三絕」。

他在《畫竹詩》裡寫道: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在《濰縣竹枝詞》中寫道:

繞郭良田萬頃賒,
大都歸併富豪家,
可憐北海窮荒地,
半窶鹽桃又被孥。

他又有詩說:

東家貧兒西家僕,
西家歌舞東家哭。
骨肉分離只一牆,
聽他笞罵由他辱。

這些詩詞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在繪畫方面,板橋擅長畫草蘭竹石,筆墨勁秀,風致瀟洒。他作畫,重視對自然界的觀察。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板橋題畫,竹》)然而,他的作品又不是自然主義的描摹,而是經過精心的提煉。他在一段題詞中,記述了自己畫竹的情景:「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題畫》)對於客觀事物的深入觀察,然後用高超的藝術技巧把它再現出來,這就是板橋作品贏得人們讚譽的原因所在。

板橋的書法,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而以真、隸為主,綜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書體,而且又用作畫的方法去寫,形成自我創造的流派,他自稱「六分半書」。這一「怪」法,如雪柏風松,挺然而秀。當時人評論他的書法是「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揚州八怪」中,以鄭板橋的成就為最傑出,板橋有「三絕」,「三絕」中又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松軒隨筆》)

在他的筆下詩、書、畫是一個整體思想的幾種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是現實主義的產物。板橋作字如寫蘭,寫蘭如作字,書畫相參,自成一家,妙趣橫生。

鄭板橋卒於乾隆三十年(1765),享年七十三歲,葬於江蘇興化縣城東管阮莊。有《鄭板橋全集》傳世。

正是:

藝海畢生唯求真,
時時處處惦斯民。
銀鉤鐵劃描疾苦,
雲黑霞彩繪衷情。
己飢已溺等閒事,
民冤民痛總剜心。
千鈞筆力挽狂瀾,
羞殺而今御奴文!

(資料來源:《清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