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晉惠公背信棄義遭報被擒

陸文


【正見網2008年11月08日】

春秋戰國時期,晉惠公夷吾,在秦軍的護送下,回國繼承了君位。在此之前,他曾向秦穆公保證:如果秦國支持他回國即位,他即位後,就把晉國的河西土地,奉送給秦國,作為回報。然而,他返國即位後,背信棄義,秦國一寸土地也沒得到。

晉惠公四年(前647年),晉國遇上了連續大饑荒,惠公派人請求秦國賣糧救災。秦穆公向群臣詢問意見,大夫百裡侯認為:“天災流行,是各國屢屢發生的事;救濟災荒,體恤鄰國,是立國之道。應該賣給晉國糧食。”

從晉國逃到秦國、與晉惠公有殺父之仇的邳(讀丕_)豹(人名),卻主張利用晉國遇災之機,討伐晉國。秦穆公贊成百裡侯的意見,說道:“我們厭惡晉國的君主,但晉國的百姓卻是無辜的。”就派人把糧食從秦國都城雍,運往晉國都城絳。解救了晉國缺糧的困難。

第二年,秦國也遇上了大天災。秦穆公派人請晉國賣糧給秦國。晉惠公與群臣商議賣與不賣。大夫慶鄭認為:“國君依靠秦國的力量得以即位,過後卻背棄了給秦國土地的約定。晉國發生饑荒,秦國不計前嫌,仍然賣給了我們糧食;如今秦國遇到大災害,求我們出售糧食,賣給他們就是,何須商議!”大夫虢(讀果)射(人名)卻說:“去年上蒼有意把晉國賜給秦國,秦國不來攻伐,反而賣糧給我們。現在上蒼又把秦國賜給晉國,晉國豈能違背天意,錯過奪取秦國的時機?應該乘機伐秦。”兩位大夫激烈爭論起來,慶鄭說道:“背棄別人的施恩,就不會有人親近你;對別人的難處幸災樂禍,就有失仁愛之道;貪戀所愛的貨利,而不與人方便,就會有災禍加身;激怒鄰國,則不合乎道義。拋棄道義,憑什麼能守衛國家?”虢射反唇相譏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晉秦結怨至深,即使賣給他糧食,也難以緩和兩國關係。”慶鄭則道:“丟掉信義,背棄鄰國,有了災難,誰會體恤?沒有信義,必生災禍;失去援助,必定垮台的。”虢射卻說:“賣糧給秦國,未必減少他們對我們的怨恨,相反倒會增加敵人的實力,不如不賣!”慶鄭反駁道:“背棄恩德,幸災樂禍,這是百姓唾棄的行為。親近的人,都會因此產生仇恨,何況是結怨的敵國呢?”晉惠公與虢射一拍即合,決定不僅不賣糧給秦國,而且還要乘秦國困難之際,立即發兵伐秦。

秦穆公聞訊怒不可遏,親自率領軍隊攻打晉國。晉軍接連三次敗北,一直被追趕到韓原。晉惠公對慶鄭說道:“敵軍已經深入,怎麼辦才好?”慶鄭答道:“秦國幫助您即位,您卻違背諾言,不給他土地;晉國發生饑饉,秦國運給晉國糧食,而秦國鬧災,您不僅不給糧食,反而乘人之危發兵征戰。他們現在大軍深人,我們現在節節敗退,不正是惡有惡報嗎?”惠公怒吼道:“放肆!”

秦軍雖然人數少於晉軍,但將士鬥志旺盛,士氣倍增;而晉軍人數雖然眾多,君臣離心離德,士氣低落。結果晉軍被秦軍擊敗,晉惠公成了秦穆公的俘虜。

正是:

背信棄義眾憤慍,
天怒人怨皆欲懲。
惡報如雨淋到頭,
惠公變成俘虜兵。
中共惡黨積怨深,
背信棄義數不清。
惡貫滿盈必遭報,
天誅地滅即來臨!

(事據《史記•晉世家》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