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6月02日】
叔向去見韓起,韓起正為自己財產不多而憂慮,叔向便向他祝賀。韓起說:「我徒有正卿之名而無其實,無法與朝中大臣交往過從,我正為此憂愁,先生卻來表示祝賀,請問這又是為甚麼呢?」
叔向回答說:「當年欒武子位居正卿,卻連上大夫的俸祿都沒有,府邸之中,祭器都不完備,然而他能洪揚德行,遵守法度,使其美名、盛譽超越國界,遍傳於諸侯。諸侯都親近他,戎、狄都歸依他,以此安定治理晉國,執行刑法,不獲罪譴,雖殺厲公,卻終免於難。
傳位到桓子,驕縱橫行:奢侈腐化,貪得無饜;干犯法令,肆意妄為;假公濟私,受賄斂財。這種行徑本應受難,然而仰賴欒武子之仁德輔佐,卻平安度過一生。傳位到懷子,他能明辨善惡,接受教訓,痛改桓子之非,學習欒武子之德,儘管他重德行善、戮力為民,本可免於受難,卻不幸仍受桓子罪孽深重、償還未已的牽連,而出走、逃亡到楚國。
再看那嚶(音細)昭子,財富相當公卿王室的一半,手下統帥的將佐占了三軍的二分之一;仗著自己有錢有勢,夸富稱雄於晉國。結果他的屍身橫陳於朝廷之上;他的宗族滅亡於絳都。
如果他不是那樣的話,以他嚶氏家族的勢力而言,一族之中,竟然出了三位國卿、五位大夫,權勢大得很哪!然而一朝覆滅,竟無人為之舉哀。就因為他們為富不仁、有財無德呀!
如今,閣下和欒武子一樣貧窮,鄙人以為閣下能像他老人家那樣行仁積德了,所以表示祝賀。如果閣下不憂慮自己,欠缺美德無所建樹,卻擔心家中財貨不夠豐足,那麼,鄙人只怕哀悼都來不及,哪裡還有什麼可祝賀的呢?」
韓起聽了,立刻下拜叩頭說:「慚愧呀!慚愧呀!我韓起差點也要像懷子般的逃亡了,仰仗先生剛才一席話的教誨,才得以有再存活下去的機會。這巨大的恩德不是韓起一個人消受得起的,更不是我一人膽敢獨自承受的!從先祖韓萬以下,我們韓氏家族,世世代代都將銘記頌揚先生恩賜的德言。」
「德」,是周朝時期,人們思想意識中最重要的一環,上自君主貴胄,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講求,個個全遵行。天命靡常,唯德是輔;有德者有國,失德者失國。而「德」與「禮」是密切關聯的,有德必守禮,失德必無禮,失德無禮必失國。這種觀念,在《國語》一書中反覆的被強調,因為這是神傳文化的核心呀。
(取材自《國語・晉語》)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