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

章冬


【正見網2010年02月06日】

節日是快樂的。

如果說,為了調解勞苦而單調的生活,而穿插安排了一年中的節日的話,那麼傳統的文化,還有什麼內涵呢?其實,這個說法是膚淺的,經不起推敲的。其實,傳統的每個節日,都有其來歷和深遠的意義。

比方說過小年,是祭灶的節日。灶王爺,是最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神明之一,也許是最直接的、最掌握人家生活瑣事、品行舉止的了,所以,自然被人們重視。所以,在過去的「正經過日子」人家,幾乎家家有灶王爺的靈台畫像。

據載,祭灶的習俗,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而灶王爺的來歷,史料記載中眾說紛紜。但是灶王爺的職責,是記載一家人的善惡言行。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到玉皇大帝那裡稟報。所以,人們把灶糖給灶王爺吃,為了是給自家美言,從而求得幸福平安。所以民諺有言: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青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如果說,灶王爺真的能夠為人家祈求來了幸福的話,那麼,人間可能就沒有凍餒災癘了,看來,灶王爺還是秉公而行了。因為善惡有報,是不可違背的天理。

但是,不管灶糖的作用如何,可以想像,沒有誰會一邊祭祀灶王爺,而回頭就去坑蒙拐騙、打家劫舍的吧。想必虔誠的祭祀過程中,人們會反思自己,會暗暗的保證承諾,今後一定要行善積德,仁義施捨。這樣,不就是人類在不自覺的維護道德過程嗎?

有說灶王爺生日,是八月初三。而廚師視灶君為始祖,所以,八月初三是廚師節。這一天,廚師要到灶君廟祭祀,同時交流技藝,收徒等等,還有戲班的精彩表演,好不熱鬧。

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天人合一。也就是說,大千世界中,神、人、鬼等等各層生命,共同生存,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人間的祭祀也好,祈禱也罷,都是人類這層生命,和鬼神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不是什麼無神論的武斷所言,什麼心靈安慰之詞。

傳統節日,人們履行人道,也豐富了生活,同時,也維護了傳統道德。

什麼「破四舊」等等無知狂妄舉動,把華人傳統文化破壞殆盡。真的使人有種沒根了的感覺。柔弱、麻木、無知、孤苦飄零。除了滿足一點點物慾享受,靈魂失去了歸宿感。

我的兒時,就已經是文化非常貧瘠的時代了。

灶糖沒有吃過。祭灶儀式,已經非常簡單了。在模模糊糊的、似乎是穿開襠褲的記憶中,好像臘月二十三的傍晚,奶奶在灶坑門口,燒幾張黃紙,然後領孩子叩頭。而到了稍微記憶清晰的年齡,就連黃紙也不燒了。臘月二十三,幾乎只是過大年的前奏而已,有關灶王爺的話題,在人們嘴邊也越來越少了。

今天的人們,別說孩子了,大人有幾個還惦記灶王爺的出行中,馬匹壯否?草料足否,鞍韉備否?灶糖甜否?一概全無。

到飯店搓一頓。或者,忙於給用得著的大人們,整箱整袋的送好禮,名煙、名酒、名特產。或者直接送錢,或者隱諱而又高雅而又流行的做法是,送卡。

給玉皇大帝送禮,找不到門檻;給灶王爺燒香,又心裡不託底。還是給領導來點實惠的,得到的一定,是更實惠的。

中華大地上,灶君廟已經是所剩寥寥無幾了吧;也是旅遊創收的計劃項目了吧;也是被釘上了『文明單位』、『防火先進單位』的鐵牌了吧。

而沒有被政府認可的灶君廟,是不是成了殘垣斷壁、殘瓦舊牖、荒草萋萋,野鼠出沒、野貓寄宿的地方了呢?

而心中惦記灶王爺的很多人們,也許正在一票難求的春運高峰旅途中,焦急、煎熬、擁擠著,而不顧體面的手提肩扛著大包小裹、而在體面的女士先生身邊穿梭著、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被白眼、被辱罵著;而麻木無奈的被人代表著。

如今的灶王爺,面對世態炎涼,人間百態,想必也是……苦辣甜酸,一言難盡的心情吧。能在被恭敬中吃上灶糖的,也所剩無幾了吧。

不妨直言,灶王爺,要想回復常倫,回復天道,恢復被人尊敬的地位,你們也促進退黨大潮好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