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如火如荼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4月19日】

【原文】

萬人以為方陣(1),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2),望之如荼。王親秉鉞(3),載白旗以中陳而立。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4)、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國語.吳語》)

【註解】

(1)方陣:士兵排列成方形陣勢。
(2)白羽之矰:用白色羽毛裝飾的箭。矰,音同“曾”,系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3)秉鉞:拿著大斧。鉞,音同“月”,一種形狀似斧的武器,但較斧大,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
(4)旟:音同“魚”,古代指揮軍隊前進的旗子,畫有鳥振翅疾飛的圖像。

【故事闡述】

據《國語.吳語》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出兵北征,想壓制國力最強的晉國,以成為霸主。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以報亡國之恨。吳王聽到這個消息,趕快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王孫雒認為應該儘快爭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雒的看法。當天晚上,士兵們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分成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盔甲,拿紅旗,使用紅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團火球;右軍的士兵則一律穿黑衣、黑盔甲,拿黑旗,使用黑色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一片烏黑。天剛亮,吳國軍隊已靠近晉營,吳王親自擂起戰鼓,三軍也跟著吶喊,聲音響徹天地。晉國國君見到這樣盛大的軍容,嚇得趕緊派人議和,尊吳王為霸主,這件事才告結束。後來“如火如荼”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軍容的“望之如荼”、“望之如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容壯盛浩大,也用來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

【討論】

(1)晉國國君為何未出兵打仗,就派人向吳國議和?

(2)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想出兵北征,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此時,吳國大臣王孫雒向吳王提出什麼建議?

【造句練習】

例:節能減碳運動已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例:適逢母親節,各百貨公司折扣戰如火如荼開打。

【課後時間】

以提示字造成語。

◎如>()、()
◎守>()、()
◎行>()、()
◎不>()、()

參考答案:

◎如>(如火如荼)、(如影隨形)
◎守>(守株待兔)、(守口如瓶)
◎行>(行將就木)、(行屍走肉)
◎不>(不約而同)、(不期而遇)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