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翹楚: 富而有德的商祖-陶朱公

大法徒


【正見網2010年03月17日】

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洗雪了會稽山被困的恥辱之後,范蠡慨嘆道:「計然(人名,詳情情看「商海翹楚」之一)的計策有七條,越國運用了其中的五條,就實現了其意願。既然已經在治理國家中,實行了這些方法,證明計然的方法切實有效,那麼,我就很想把它們運用到治家中去。」

於是,范蠡帶著家人,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大江湖泊之上。他改名換姓,在齊國的時候,叫「鴟夷子皮」,意思是「有罪被放逐的盛酒的皮囊」;他到了陶這個地方,又改稱朱公。

朱公認為,陶是天下的中心,各地諸侯從四面八方通達於此,所以,這裡是貨物交易的良好場所。於是,他就治理產業,囤積居奇,乘時投機,追逐利益,而並不是苛求於他手下的人力。可見,擅長治理產業的人,能夠把人力放在一個相對次要的地位.而更加注重時機的把握。

朱公在十九年當中,曾經三次賺到錢財千金,他兩次把這些錢財,分散給貧賤的朋友和遠房的本家兄弟。司馬遷稱讚這種商德說:「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意思是:朱公的這種行為,應當就是人們所說的富有而不私吝、愛好施行仁德的君子吧。

後來,朱公年老體衰,從而聽任子孫後代持家。子孫們都依據朱公的方法,繼續治理著產業生意。因此,使家族的產業生生不息,蓬勃發展,達到了家財萬貫的程度。

所以,當地及後世的人們,在談論推崇富有之人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陶(陶是地名)朱公,並對他贊口不絕。漸漸的,陶朱公被後世尊稱為「商祖」。

筆者少年時代,經常見到:不少的商號,把「陶朱事業」的字匾,掛在店內,以示他們從事的職業,像陶朱公那樣有商道:富而行其德!

(事據《史記•貨殖列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