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姚坦但見血山,不見假山(外五篇)

吉光羽


【正見網2010年05月16日】

一、姚坦但見血山,不見假山

北宋時代的姚坦,是濟陽(今山東定陶西)人。為人誠實正直。宋太宗時,姚坦擔任益王府的翊善(翊善:官名。為王府或太子府,負責教導的官員),處處事事,認真負責。

益王在他的府中,修築了一座假山,十分豪華氣派。修成之後,益王設酒宴招待眾多僚屬,前來一同觀賞。眾人都對假山大加稱讚,只有姚坦低頭不語,背著假山而站,看都不看假山一眼。

益王強使姚坦去觀賞假山,他看了一會兒,卻大聲嘆道:“唉!我只看見血山,哪裡有什麼假山?”

益王非常驚訝,問他這樣講“是何緣故?”

姚坦回答說:“我在鄉下時,看到州縣官吏催逼租稅,許多人家的父子兄弟,都因交不出租稅,受到了鞭笞之苦,被打得渾身是血。這座假山,實際上是用百姓的租稅所建,它不是血山是什麼呢?”

後來,有人將姚坦的話,稟報了宋太宗,宋太宗說:“把百姓禍害到那種程度,要假山有什麼用呢?”馬上給益王府下令:拆毀了那座假山。

二、衙門有如寺院靜

南宋初年,衢州(今浙江衢州市)人汪待舉(人名),擔任處州(今浙江麗水)知州。他為政深通民情,老百姓有了訴訟之事,汪待舉便把他們叫到近前,當面判定是非曲直。由於他公平正直,訴訟的雙方,都聽從他的勸導,矛盾糾紛,皆能得到妥善解決,並且省錢省時,民心舒暢,安居樂業,農業生產,隨之也興旺起來。

汪待舉喜歡親力親為,不把訴訟交給屬官們處置,下官們不能從中漁利,壞人壞事因此也減少了。下官們也輕鬆了許多。

得到最大實惠的,當然還是老百姓。因此,有人寫詩稱讚說:

衙門有如寺院靜,
官吏恰似農夫閒。

三、了卻四千男女願

西晉成寧年間,大司徒雍公泰,到兩淮(指淮東和淮西,今安徽淮河南北一帶)地區,巡視煮鹽業。雍公泰看到煉鹽工人中,有鰥夫近三千人。他把這事記在心裡,用了兩年時間,就使他們大都組成了家庭。

他調任進京走後,兩淮地區的人們,久久感恩不忘,歌頌他說:“雍公巡視鹽業,來到愚昧落後的兩淮,使無依無靠的水上遺民,全成了家。這是多大的功德呀!”

有人寫詩讚頌雍公泰,說他:

了卻四千男女願,
乘春泛舟去朝天!

四、不輕易懲治學生

王安期擔任東海郡(今山東郯城)太守時,一天晚上,他手下的官吏,抓著一名違犯宵禁令的人,來妨報,問:“抓到了一個犯禁的人,該怎樣懲治?”

王安期太守問那個犯禁的人:“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犯禁的人回答:我去老師家聽課,不知不覺,竟回來晚了。”

王安期對手下的官吏說:“制裁一個讀書的學生,以維護禁令、樹立威名,恐怕不是達到地方大治的根本。”

於是專門派了一個人,護送那個學生當夜回到家中。

五、救荒奇招

北宋時代,有一年,蘇州吳縣(今屬江浙一帶)發生了大饑荒。范仲淹下令:聽任百姓賽船。太守和官員們,每天都在湖上設酒宴待客。從春天到夏天,居民傾家出遊。范仲淹又令各寺院大興土木。同時修葺米倉和官吏的房舍,每天僱傭上千人。

上面的監察機關,彈劾州府:不注重救荒事業,遊玩無度。

范仲淹就逐條分析了他之所以宴遊與大興土木的原因,都是為了發動某些富人,利用一時用不了的錢財,來救助貧苦的百姓。後來的事實證明,范仲淹的辦法,的確很好。當時鬧饑荒的許多地區,只有范仲淹治下的百姓,沒有因饑荒而外流。

六、沒人敢和丈夫離婚

唐代人楊志堅,好學而家貧,妻子因此要他開具同意離婚的證明,楊志堅隨手寫了一首詩給她,表示同意離婚。妻了拿著詩,到官府要求辦理離婚手續。

當時任內史的顏真卿,認為她敗壞風俗,就下令打她二十板,任憑她改嫁了。

顏真卿因為同情楊志堅生活清苦,勤奮好學,特地贈送了絹和米、布等物,並提拔他當了軍官。

顏真卿還讓遠近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並曉以大義,教諭男女青年,“無志會窮一世,有志只窮一時!”夫妻之間,應互相扶持。

從此以後,江左地區,十幾年間,沒有人再遺棄自己的丈夫。

(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