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分道揚鑣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7月31日】

【原文】

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幹,歷覽(1)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強御,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2)。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辟承華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趨避中尉?」孝文曰:「洛陽(3),我之豐、沛(4),自應分路揚鑣(5),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摺尺量道,各取其半。

(《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列傳・河間公齊》)

【註解】

(1)歷覽:遍覽。
(2)入見:入宮進見。
(3)洛陽:地名。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
(4)豐沛:指沛縣豐邑,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位於今江蘇省西北,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
(5)揚鑣:比喻驅馬前行。鑣,音標。

【故事闡述】

南北朝時期,北魏有個名叫元齊的人,才能傑出,魁梧英勇,他屢建功績,深受皇帝器重,被封為河間公。元齊有個兒子叫元志,聰名能幹,博覽群書,非常有才華。

元志擔任洛陽令,他為官剛正,不怕權勢威逼。一次,他的座車與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車在路上相遇。因為雙方人馬眾多,必須有一方禮讓才能通過,而官小的人要讓官大的先走。照理,元志是地方首長應該禮讓朝廷官員李彪。但是元志個性剛硬,不願讓路。

由於兩人互不相讓,就一起進宮見皇帝,請皇帝評理。李彪說∶「我是皇帝徵召任命的御史中尉,官位比他大,他只是一個洛陽的地方首長怎麼能這樣和我對抗呢?」元志說∶「我是國都所在地洛陽的最高長官,不管是誰,只要是住在洛陽,都編在我管轄的戶籍內,都歸我管,哪能像其它地方官一樣,讓路給御史中尉呢?」

孝文帝說∶「洛陽是我的地方,就把路分成兩半,從現在起,你們就各走各的路。」出了皇宮,元志和李彪就拿著尺到外面,把道路量一量,再分成兩半,然後各走各的路。

後來,原文中的「分路揚鑣」就演變為「分道揚鑣」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而各奔前程。

【討論】

(1)元志與李彪為什麼互不相讓?
(2)如果你是元志,你會怎麼做?為什麼?請把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自從上次出國旅行回來,我們就分道揚鑣,不再聯絡了。

【相似成語】

各奔前程;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為( )最樂→樂不( )支→支( )其詞→詞嚴( )正→正( )危坐

參考答案∶

為(善)最樂→樂不(可)支→支(吾)其詞→詞嚴(義)正→正(襟)危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