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良心做惡事的李勉

夏宇


【正見網2025年11月01日】

一個人在眾人面前不做惡事並不難;真正難得的是,在無人看見的時候,依然不昧良心、行事端正,這才是真正的好人,也是真正有善心的行為。

據古籍《尚書談錄》中記載:

唐朝時,有一位書生旅居宋州。那時李勉年少而貧,與這位書生同住在客棧中。不到十天,書生忽然病重,無法醫治。臨終前,他對李勉說:「我本是洪州人,此次北上求官,卻不料病發於此,將命喪他鄉,乃命也。」隨即取出袋中百兩銀子交給李勉,說:「煩你替我料理後事,剩下的銀子就贈與你吧。」李勉應允,為他妥善安葬後,卻將剩餘銀子一併埋入墓中,與書生同葬。

數年後,李勉任開封尉。那位書生的兄弟輾轉打聽,來到開封詢問當年的銀子。李勉帶他們至墓地,掘墓取出銀子,原封交還。

李勉後來能做到開封尉,是否正是因為他心存善念呢?書生兄弟的到來,對作惡之人而言,意味著東窗事發;而對李勉而言,因此而留名。

真正的善良坦蕩之人,不懼真相;而心懷齷齪之人,卻最怕真相大白。李勉為人坦蕩,行事光明磊落,自然無所畏懼。這樣的生活,豈不是更加安然自在?

古人常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意思是,縱然無人旁觀,天理自明。人行事若不昧良心,上天必將垂憐,不會虧待善良之人;他所得到的回報,也正是他應得的。

原文:
天寶中,有書生旅次宋州。時李勉少年貧苦,與此書生同店。而不旬日,書生疾作,遂至不治,臨絕語勉曰:「某家住洪州,將於北都求官,於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曰:「足下為余畢死事,余金奉家人可否?」勉許為辦事。及禮畢,置金於墓中,而同葬焉。後數年,勉尉開封。書生兄弟齎洪州牒來,而累路尋生行止,至宋州,知李為主喪事,專詣開封,詰金之所。勉請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