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14日】
大凡盛世,往往都是允許直言、百姓敢於說真話的。唐朝和宋朝是古代非常著名的兩個朝代。也都是允許直言的。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個兒子元傑。他曾經造了一座假山,造成之後召集下屬飲酒,眾人都稱讚這座假山好看,只有姚坦低著頭。益王硬要讓他看假山,姚坦說:「我只看見一座血山,哪裡是假山呢!」益王驚愕地詢問他這樣說的原因,姚坦說:「我在鄉下時,看到州和縣的官吏督促百姓交稅,官府與州縣上下相逼,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了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百姓賦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
當時太宗皇帝也在造假山,尚未造成,聽聞姚坦的話立刻毀掉假山。
假山因為體積大、要求精度高,勞民傷財是必然的。姚坦敢於在皇權面前說出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正直的一面也有當時政治清明的原因。連皇帝都不敢違背百姓的意願,自毀假山。可見皇帝對百姓意願的支持。
我們看今天的各種奢侈的建築,還有搞的各種面子工程。都是百姓的血汗錢。今天的人誰敢說一句反對的話。我們都說古代是皇權社會,對百姓的疾苦不關心。相比今天,應該是古代更能聽從百姓的心聲。
人類社會是一個以名利情為前提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以善為本的社會。而且人類的存在就是為了今天的正法。只有心存善念的人才會有機會得法,成為這個宇宙中最幸運的生命。這樣看來,人的善念也是在為自己得大法打基礎。
中國人常說「害人就是害己」。其實一切都是為自己做的。對別人善良的人就是對自己善良。聽取百姓的勸諫就是在鞏固自己的一切。傷害百姓利益的人,覆滅也是必然的。
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之。(出自清代《綱鑑易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