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唐代大明宮曾經鬧鬼

德惠


【正見網2025年10月19日】

提到鬧鬼,往往是民宅出現一些亡魂顯現事件,但其實古代宮殿中也發生過類似事件,而且事件還是發生在唐朝最著名的宮殿:大明宮。大明宮是唐朝最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群,也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自唐高宗起,先後有十七位唐朝皇帝在大明宮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四十餘年。

據戴孚記載,唐高宗時期,大明宮宣政殿剛造好,每晚宮人都「聞數十騎行殿左右,殿中宿衛者皆見焉,衣馬甚潔」,靈異事件持續了十幾天。於是唐高宗讓術士劉門奴與另外空間的生命溝通,問清楚是怎麼回事。於是劉門奴開始溝通,對方說:我本是漢朝楚王劉戊的太子,死後葬在此處,不是邪鬼。劉門奴查閱《漢書》說:《漢書》記載楚王等七王謀反,史稱吳楚之亂,或「七國之亂」,叛亂眾王都失敗了,被漢朝軍隊誅殺全家,怎麼楚王太子會死在長安。對方回答:當時的父親,楚王參與叛亂時,我恰好在都城長安,皇帝可憐我沒有捲入叛亂,就私下留我一命不死,秘密安置在宮中。後來病死了,皇帝又可憐我,賜玉魚一雙陪葬,葬地就在當今正殿東北角,因此這事沒有記載於史書之上。

劉門奴問:往事過千年,為何打擾我大唐天子的宮殿安寧?對方回覆:「此是我故宅」不料今天成為天子的宮殿範圍,我的亡靈往來很受限制,才不得以如此顯現的,乞求將我遷葬於高處,地勢廣闊的地方,千萬不要拿走我隨葬的玉魚。

劉門奴將溝通結果報告給唐高宗,唐高宗下令遷葬,於是在正殿東北角處果然找到了古墓和棺槨。棺槨已經腐朽,遷移時果然找到了玉魚一雙,玉魚的製作很精美。於是唐高宗至此才完全相信劉門奴所說,下令換了新的棺槨,以相應的禮節改葬在皇宮之外某處。玉魚也放入了新的墓地之中隨葬。

古代皇宮的修造程序嚴格,絕不可能有人故意在大明宮宣政殿東北角偽造古墓,而且也沒有任何利益驅動。該鬧鬼事件記錄在唐朝官員戴孚所著的《廣異記》中。戴孚作為唐朝官員、科舉進士,不會拿本朝的帝王胡編濫造鬼故事,而且其擔任過的官職之一就是「校書郎」,有機會接觸大量普通人難以接觸的圖書與記錄,因此該故事可信度很高,所以筆者給大家做個簡介。

這則故事充分的說明,真實的生命是人的元神,而不是肉體,人死絕不如燈滅。唯物論、無神論都是錯誤的假說。有神論才是真實的。

資料來源:唐朝 戴孚《廣異記·第五卷·劉門奴》
原文:高宗營大明宮宣政殿始成,每夜聞數十騎行殿左右,殿中宿衛者皆見焉衣馬甚潔。如此十餘日,高宗乃使術者劉門奴問其故。對我漢楚王戊之太子也。案《漢書》門奴詰問之:「楚王與七國謀反,漢兵誅之夷宗覆族,安有遺嗣乎?"王起兵時,留吾在長答曰:"安。及王誅後,天子念我,置而不殺,養於宮中。後以病死葬於此。天子憐我,殮以玉魚一雙,今在正殿東北角。史臣遺略,是以不見於書。」門奴少呈帝在此,漢取庭中擾擾乎?」對曰:「此是我故宅,今既在天子宮中,動出頗見拘限,甚不樂。乞改葬我於高敞美地,誠所望也。慎無奪我玉魚。」門奴奏之,帝令改葬。發其處,果得古墳棺已朽腐,傍有玉魚一雙,制甚精巧。乃敕易棺櫬,以禮葬之於苑外,並以玉魚隨之。於此遂絕。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