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哲學



【正見網2001年01月11日】

楊乃濟教授(北京旅遊學院):“我是學建築的,在解放初期我作過四合院的調查,對四合院的認識也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不斷加深。我覺得北京的四合院是全國最規範的、最標準的四合院,現在說是最正宗的四合院。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是我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家族,而四合院恰恰是一代人、幾代人住在一起,是一個大家族居住的形式,四合院裡面,什麼身份的人住什麼房子是有一定之規的。一般說正院的正房是主人住的,也就是老爺太太住的,後面的後院的一排房子是後照房,後照房是少爺少奶奶住的。東西廂房一般是少爺小姐住的。另外還有外院的倒座房是下人住的。在東南角上一般是廚房,一個四合院一般是住一家人”。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遊廊連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節門,關起來自成天地,外面看不到裡面,裡面也不必看到外面,與人無捍,與世無爭,恬靜而安祥,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放,一家人在裡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魚養鳥,疊石造景。居住著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鄧友梅先生:“過去的四合院還有一個好處:過去中國在封建社會是大家族,講究幾世同堂。可是大家族一方面有它團結的好處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究竟成年各自結婚,成立了小家庭,大家族裡面還要分成一個個小單元,它就要形成一個有合有分的形式。而四合院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有合有分的。過去北京最一般的市民的四合院,夏天搭一個涼棚,到了晚上熱天,涼棚拉起來吧,上面有個月亮,你就會覺的月亮屬於你自己的院子,一旦各自屋門打開,父親兒子聚在院子裡頭是一家,聚在堂屋是一家,各自回西屋的大兒子,回東屋的小兒子回去關上門以後又是一個一個小家庭。有分有合,需要合的時候合起來很方便,需要分的時候大家各自回各自的屋裡去。長幼分合,四合院在整體設計的時候,這些都有考慮在內。為了標誌不同的輩份,在家政的不同地位,四合院北屋、東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樣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北屋一定要比東、西屋高出這麼一點來(畢竟是長輩住的地方),徑深也不一樣寬,東西房也有差別 ,外人可能看不見,但在設計者、房主來說他們都知道。舊中國的傳統家庭長幼輩份很嚴格,次續很清楚,什麼樣的級住什麼樣的房。所以在整個建築構思上,你說是建築學的,其實它是傳統中國倫理學和道德學在建築上的一種體現,這樣來看,四合院就不僅僅簡單是四堵牆帶一個頂的房子。保存了一部份四合院,其實是保存了一部分凝固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世界上的建築,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有它自己的貢獻,少了哪一門,世界都不完美。我們認為四合院是中國人在建築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而且是重大的貢獻”。

除房屋建築之外,與四合院整體環境配套的,還有院內的花草、屋內的家具以及床頭、屋脊的裝雕、彩繪,可以說庭院之中,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有說不盡的學問,說不盡的講究。四合院 的裝修、雕飾和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北京四合院是非常講究綠化的,院內除通向各房間的十字形磚甬路外,其餘都是土地,可以用來植樹栽花種草,在十字形甬路的中心位置通常放一個荷花缸或魚缸,缸內只可養魚,在正房前的綠地上一般都種石榴、夾竹桃等象類吉祥的植物。

楊乃濟教授:“四合院的房子和樓房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四合院是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決定的。中國人居住的一個空間裡邊必須包含著一部分沒有房子的庭院,這個院子是可以直通宇宙空間的,所以整個人生活在一個和大自然非常親近的一個環境裡邊,也就是說,上升到哲學觀點上,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態度,天人合一的觀念,決定了中國人住的是院子,外國人住的是房子。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有些人家要蓋房子,把木廠的人找來,木廠的人問要蓋多大的房子,不象現在所說的要蓋多少平米,蓋幾層,都說你蓋幾進院。就是說中國人的居住環境裡面是按有一間院子為一個居住單元的,人住的是院子不是房子 。”

(資料來源:http://www.travel10k.com.cn/gb/magazine/siheyuan/index.htm )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