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勇於虎口奪食的清末外交家

鄭介文 整理


【正見網2011年06月30日】

楊儒(?一1902年),清末外交官,字子通。先後任江蘇常鎮通海道、浙江溫處道道員。1892年以四品卿銜任出使美、西、秘三國大臣。1896年任俄、奧、荷三國公使,1898年晉工部右侍郎。

1900年,沙皇俄國出兵侵占我國東北三省,並逼迫清政府簽訂出賣東北主權的條約,清政府於1901年1月初,任命駐俄公使楊儒為全權談判大臣,與俄國交涉東三省問題。

楊儒奉命後,即赴彼得堡,與沙俄侵略者進行交涉。整個談判歷時三個月,楊儒與俄財政大臣維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分別會談22次。他深知這次交涉責任重大,在與拉姆斯多夫第一次談判時,就談到:「現議條款倘稍侵中國主權,貪圖利益,恐英於長江一帶暨雲南,德于山東,法於廣西,及日本等國,各指他地為援案地步,則中國從此受害,流弊無窮。」所以,他對俄國外交大臣表示:「我辦此事,亦須上可以對國家,下可以對百姓,否則誤事之咎,全在我一人,我何能擔此大咎?」「至我為中國辦事,中國利益我自應多爭一分是一分,方為無愧我心,方為不負使職。」當談判進入實質性辯論時,楊儒據理力爭,以國家利益為重,為祖國為民族分利必爭,寸權不讓。

在談判中,俄國還以武力威脅為後盾,提出了十分苛刻的十二條侵略要求,企圖將東北三省,納入沙俄的勢力範圍,遭到楊儒的駁斥。而後,他們又採取欺騙、賄賂等手段,對楊儒利誘收買,提出,如果楊儒答應畫押,俄國可在「青泥窪或彼得堡為公(指楊儒)置田若干,廬若干,公擇一而處之,足以徜徉(安逸遊樂),終其天年」。楊儒嗤之以鼻,不為所動。維特又擺出另一副面孔,口出大言:「中國政府如欲加罪於與俄訂約之人(指楊儒),俄必出場保護。」楊儒義正辭嚴的反駁道:「我系中國官員,欲求俄國保護,太無顏面!如此行為,我在中國無立足之地矣。」

清政府在俄國的壓力下,西太后電令楊儒「全權主計,朝廷不為遙制。」李鴻章更令楊儒「酌予畫押」,而楊儒的態度依舊斬釘截鐵:「我是全權大使,不是賣國大使。」

限定畫押的前一天,俄國最後一次約見楊儒,施加壓力。時逢天寒雪大,談判結束,回使館下馬時,楊儒滑跌於地,不省人事,從此一病不起。

清政府懾於全國抗俄鬥爭形勢,終於作出了拒籤條約的決定。中俄交涉東北三省的談判,宣告破裂。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楊儒能一反「乞討外交」的慣例,不計個人安危,敢於虎口奪食,同沙俄侵略者,進行了不懈的鬥爭,為維護祖國的權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中國近代外交史上一位傑出外交家。

(事據《清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