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魏源祈天濟民,金石為開

文益民


【正見網2011年07月06日】

魏源不僅是清代的一位思想家、史學家,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位社會實踐家。1849年,他曾一度奉命擔任揚州府的興化縣令,時間雖短,卻做出了大成績。

興化縣是淮河以南、運河以東的一個小縣。運河西面就是高郵、洪澤兩大湖。這裡地勢低洼,水災不斷。水利問題,成為這個小縣的一大難題。為了防止洪水泛濫,興化縣在東堤上面,對著兩個大湖,修築了南關、中新等五個大壩,以資宣洩。先前,這五個大壩,夏天關閉,初秋開放。因為秋初,新稻穀已收穫歸倉,壩起水注,對農事已無多大妨礙。但是,道光末年,官場腐敗,「堤堰防治」的事,已無人過問,致使大壩,年久失修,堤堰不固。一旦湖漲,河官又怕負「潰堤之責」,往往不顧下河幾縣人民的安危,更不管早稻是否已經登場,動輒下令啟壩放水,造成人為的災荒,致使淮揚大飢,百姓怨聲載道。

魏源來到這裡以後,這一年的夏末秋初,洪水來得更早,此時,早稻已結實纍纍。魏源為了保護即將登場的早稻,親赴各壩,組織抗洪,堅持不許開放大壩。動員了大批民夫,全力以赴的搶修堤壩。另外,他惟恐自己位卑力單,不能勝任河督,又親自登門請來了上司陸建瀛,河官對魏源遂不敢妄動。「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的魏源,不顧天氣惡劣,頂著狂風暴雨,在大壩上,親自指揮搶險。此刻,大壩隨時都有決口的危險,情況萬分危急。他心急如焚,撲倒在堤上痛哭,他跪地向天祈禱:「寧願老天爺,奪去自己的生命;也千萬不要對老百姓的幾萬畝早稻為難!」全縣數萬鄉民,被他的行為所感動,全力投入搶險。經過幾晝夜的奮戰,風雨漸息,終於闖過了險關。此時,魏源渾身泥水,雙眼被風雨,激打得紅腫如桃,見者無不感泣。

當人們含著眼淚,把這位老人,用門板從堤壩上抬下來時,上官陸建瀛,也感嘆道:「魏公為民祈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豈不信然!(意思是講:魏源為了保護百姓的收成,向天帝祈禱,格外虔誠,感動了神靈。像這樣的事情,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怎麼能還不相信呢?)」

後來,魏源乘船回到興化碼頭,人們夾道歡迎。「淮揚保障」四字大匾一塊,老百姓已經把它高掛在縣署的正中。

這一年,幾萬畝早稻全都保住了,興化縣獲得了大豐收,因此,老百姓把這些稻子稱為「魏公稻」,以此來感激魏源的功績。《興化縣續志》曾有這樣的記載,稱讚魏源:「才非百裡,學貫九邱。瞻帷下駐,琴韻長留。身居中土,神往瀛洲。潛心著述,遠采窮搜。時方渾噩,公已研求。卓彼先覺,如有隱憂。牛刀初試,砥柱中流。淮揚保障,千載寡儔。」魏源曾與河官,力爭停啟水閘,保住早稻,史稱興化周圍七縣的鄉民「皆德之」,說明一切為百姓辦實事的從政者,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他們的功績,是會名垂青史的。

(事據《清史》及《興化縣續志》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