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呂端大事不糊塗

艾佚名


【正見網2011年08月04日】

呂端(935―1000年),字易直,宋代幽州安次(今屬河北)人,屢官成都知府,參知政事,拜相。以太子太保致仕。為人顧大局、識大體,持重清簡。曾出使契丹、高麗,在內政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呂端初仕趙宋時,官運多舛,黜升轉徙頻繁,但不管際遇如何坎坷,他都能辦事認真,不以進退為意,即使是有宋太宗皇帝詔書要問罪於他時,他也是神色自若,對答自如,故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在他看來,為人應該正直而有器量,不必去顧及那些飛短流長、閒言碎語,他說:「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中書令趙普,很看重他,常對人說:「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於言,真台輔之器也。」

當時,正是北方的遼國,頻頻入侵、叩關之初,呂端對力主抗遼、敢於直言的參知政事寇準,深為佩服,主動向宋太宗提出申請,表示自己情願居於寇準之下。宋太宗對他這種識大體、顧大局的行為,很是感動,想將宰相的位置委任給他。有人不贊成,說:「呂端為人糊塗。」宋太宗回答道:「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有一天,宋太宗正在後苑,宴請群臣,他想免去呂蒙正的相位,改由呂端擔任,因而作《釣魚詩》以寄興。詩中寫道:「欲餌金鉤深未達,?溪須問釣魚人。」又過了幾天,太宗終於斷然拜呂端為相。

呂端位居宰相以後,為政更加謙讓得體。他知道寇準為人,自負而忠直,故在同升政事堂商議國是時,總是謙恭的禮讓寇準,先發表意見。所以,呂端、寇準兩人之間的關係,十發融洽。

有一次,呂端聽寇準說,有人將叛亂於西陲的李繼遷的母親捉住,並準備把她殺死,以泄憤。呂端覺得事關重大,便入稟宋太宗,陳說利害,他說:「昔項羽得太公(劉邦之父),欲烹之,高祖(即劉邦)曰:『願分我一杯羹』。夫舉大事不顧其親,況李繼遷悖逆之人乎?」接著,呂端建議宋太宗:「將李繼遷的老母,安置於延州(州治今陝西延安),讓她吃好穿好。這樣,或許可以招降李繼遷。即使李繼遷不降,也可以系住他的心。而他老母的生死大事,仍掌握在我們手裡。」宋太宗聽罷,拍著大腿,高興的說:「若是沒有你,險些兒誤了大事!」不久,李繼遷和他母親都死了,而他們的兒子,出於感激宋朝對自己祖母的照顧,終於納款請降。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病危,宦官王繼恩,夥同李昌齡、李繼勛、胡旦等人,企圖不立皇太子為帝,而是另立楚王元佐。宋太宗死後,李皇后命王繼恩傳話,召呂端入朝。呂端料到將有大的改變,便先把首謀王繼恩,鎖在自己家裡,然後入朝拜見李皇后,親迎太子即帝位,是為宋真宗。呂端又將那些奸黨成員,相繼貶謫流放,從而避免了這場動亂。

咸平三年(1000年),呂端病卒,年六十六,贈司空、諡正惠。後來,當脫脫(《宋史》作者)在撰《宋史》時,評論說:呂端「與寇準同相,而常讓之,留李繼遷之母不誅。真宗之立,……而定大計,……宋太宗謂之『大事不糊塗』者,知臣莫過君矣。」對呂端十分敬仰。

(事據《宋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